打印頁面
< 返回
目錄 > 有關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層面
-
幼稚園教育
-
小學教育
-
中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評估
-
基本能力評估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
-
生涯規劃教育
-
商校合作計劃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安全事宜
-
學生安全
-
校巴服務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非華語學童
-
非華語學童教育服務
-
最新資訊
-
概覽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計劃及設施
-
計劃
-
設施
< 返回
目錄 > 教師相關 >
資格、培訓與發展
-
資格
-
培訓
-
發展
< 返回
目錄 > 學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報告
-
審計署署長第三十九號報告書小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公共及行政相關 >
招標公告
-
招標公告
-
工程招標公告
主要內容

香港課程發展議會 - 香港學校課程的整體檢視報告

 

香港課程發展議會 香港學校課程的整體檢視

- 改革建議 -

 目 錄頁數

為甚麼要改革學校課程?

1

細看現在,展望將來,作課程反思

1
集思廣益,先試後行1
我們的信念:教育、課程、我們的下一代2
課程發展改革建議3
課程整體改革措施 


、建立全人發展的課程

1.為我們的學生提供全人發展的教育、終身學習的經歷3
2. 為貫徹終身學習鋪前路,加強學生所需的基本能力元素3
3.突破科目框框,體現整體及均衡的課程:「主要學習範疇」的學習4
4.採用靈活開放的課程架構,取代兼教學考試於一身的「課程綱要」4
5.著重課程在不同學習階段的持續、進展及連貫;消除隔閡,加強連繫4
6.從文法、工業、職業先修分流教育,匯歸「全人素質發展」教育4
7.課程結合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及社群活動,發動全方位學習4

1.以學校為學生學習的基地,以學校課程為學生學習經歷的起步點5
2.因應學校教育的不同學習階段,為學生規畫學習進程路向5
3.針對社會新需求,加強切合實際的學習內容,並為學生多設選擇5
4.提升教與學的質素,照顧不同學生的潛質、能力和需求5
5.發揮評估功能,改善教與學質素6

1.擴闊「教科書」觀念,開發多采多姿的「學習材料」6
2.改變學校上課時間表的觀念,更有彈性地編排學生學習時間6

 

四、善用行之有效的課程措施6

 

五、開展多方面的課程研究6


學生應享有的學習機會

1.幼兒教育7
2.九年基礎教育7
3.後基礎教育/高中8

   
學校課程改變,學習範疇芻議

中國語文教育8
英國語文教育9
數學教育9
科學教育9
科技教育9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附小學常識科)10
藝術教育10
體育教育10

 

 

落實改革措施,務須多面配合

1.協調與協作11
2.制度的調整和管理11
3.專業發展11

 

開展課程百年大計,還看教育多方協調11

 

徵詢意見

12

 

香港課程發展議會

香港學校課程的整體檢視

- 改革建議 -

??

 

為甚麼要改革學校課程?

 

因為我們要

  •  
    • 為香港學生提供一個知識建構的學校課程,使他們能以全球視野的胸懷,面對瞬息萬變、相互依存的廿一世紀社會。
    • 為配合新的教育目標,培養我們的下一代成為「樂於學習、善於溝通、勇於承擔、敢於創新」的終身學習者,在今後知識為本經濟體系的社會中,貫徹終身學習。
    • 為未來的學校課程定出大方向,設計一個以靈活、開放、連貫為課程架構骨幹的「廿一世紀新課程」,透過高效能的教與學,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

 

 

 

 

??

 

細看現在展望將來作課程反思

 

為達到課程改革的目的,我們必須認真審視目前的課程問題。在課程檢視的過程中,我們反覆思索以下的問題,初步把得出來的答案,整理成改革的建議。

  1.  
    1. 今後我們的學生應該學些甚麼?
    2. 他們應該怎樣去學習,才學得更加好?
    3. 我們從以往課程發展經驗中,得到些甚麼啟示?
    4. 現在的課程要怎麼樣改,才使我們的學生學得更好?

 

 

 

 

??

 

集思廣益,先試後行

 

我們希望在一切努力後,最終能建立起一個廣為大眾支持的新課程。我們相信集思廣益是最有效的,所以在這基礎上,部署全面的課程整體檢視時間表,開展一連串的工作:

 

 

日程
階段
主要工作

1998年12月

1999年9月

第一階段檢視

由課程發展議會啟動,與教統會的教育目標及教育制度檢討同步進行

成立核心小組、工作小組(成員包括教師、校長、大專學者等),進行關注小組會議、研討會,建立非正式網絡聯繫

 

1999年9月至

12月

(1) 廣泛改革方向的諮詢1999年10月28日舉行公開論壇,並多方面向各界諮詢
(2) 討論學校課程將面對的具體轉變1999年11月至2000年4月舉行公開論壇,並定期舉行有關會議

2000年1月

至6月

第二階段檢視及發展「廿一世紀課程」課程架構

與教統會教育制度檢討的最後建議相配合

定期會議,並展開課程試行計畫
2000年6月提交終期報告/建議作公開諮詢向課程發展議會提交終期報告並與教統會保持聯繫及調協

2000年9月至

2002年8月

試行不同的課程模式課程、試行、資源三方面聯合發展

 

本年十二月間教育制度檢討的公開諮詢完結後,教育統籌委員會、教育署、課程發展議會、香港考試局、教育委員會將共同協商,訂定全面的教育改革策略及時間表。

 

 

??

 

我們的信念:教育、課程、我們的下一代

 

我們深信我們的下一代會比我們學得更加好,所以我們要規畫一個更好的課程,而這個課程方案應該是建基於以下理念的:

  •  
    • 必須以學生為本;課程中的一切設計,都是以學生學習的最大效益作考慮;
    • 所有學生都有能力學習,具有多元智能和不同的潛質。因此要給他們適切的學習機會,因應他們的潛質、性向和學習方式,讓他們學習必需學習的東西,享有應該擁有的學習權利;
    • 必須因應不同學校的不同情況,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採用靈活而多樣化的課程;
    • 今後課程發展的工作文化,必須是透過參與、互相溝通、協作,與社會各界建立夥伴關係,攜手共進,做好真正為我們下一代而設的課程。

 

 

 

 

??

 

課程發展改革建議

我們提出以下建議的目的,是要帶引出本港學校課程發展的大方向,貫徹終身學習的教育理想,對全面改善教與學及港人素質作出貢獻。我們的改革建議可分為以下四類:

  •  
    •  
      •  
        • 課程整體改革措施
        • 學生應享有的學習機會
        • 更具體的學校課程改變和議程
        • 落實課程改革的措施

     

     

 

 

??

 

課程整體改革措施

我們希望為我們的學生設計的廿一世紀學校課程,將採取以下的整體改革措施:
(我們對將來整體課程發展的理念,請參看【附錄】「學校課程理念圖」)

 

 

??

 

、建立全人發展的課程

 

 

  1. 為我們的學生提供全人發展的教育、終身學習的經歷

     

為配合學生及社會的需要,學校課程必須向學生提供終身學習的經歷。培養學生全人發展,以下是五種基要的學習經歷:

  •  
    • 智能發展 (例如:學術方面的學習)
    • 生活經驗(例如:德育及性教育、人格形成)
    • 與工作相關/職前培訓經驗(學校課程與選業就業的連繫、實習)
    • 貢獻社會、服務社群(例如:公民教育)
    • 體能及美育發展(例如:消閒運動、體魄鍛鍊、藝術活動)

 

 

 

 

  1. 為貫徹終身學習鋪前路,加強學生所需的基本能力元素

     

    今日的世界,知識瞬變,對學生最重要的,不再是去記誦知識內容,而是要去掌握學習的方法。在學校教育過程中,以各主要學習範疇的學習為基礎,使學生能掌握終身學習所需的基本元素,如積極的價值觀和態度(可以德育、公民教育、性教育、環境教育等為例)、批判性思維、資訊科技、創造力、處理人際關係、尊重他人等,為他們往後人生的終身學習鋪前路。

     

     

  2. 突破科目框框,體現整體及均衡的課程:「主要學習範疇」的學習

     

    新的課程發展,針對學生的需要,以及學校眾多學科間的互通特質,去蕪存菁,綜合為八個主要學習範疇:中國語文教育,英國語文教育,數學教育,科學教育,科技教育,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藝術教育,體育教育。從學校開始,要求我們的學生貫徹終身學習,以個人發展所需的基本能力元素為主要學習內容;而不同學習範疇的課程,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概念和知識,以及共通的學習技能。

     

     

  3. 採用靈活開放的課程架構,取代兼教學考試於一身的「課程綱要」

     

    現時學校的學科課程,在課程綱要中,往往過度規範教學及考試的內容。因此,須由一個靈活開放的課程架構來取代,就不同的主要學習範疇,指出所需學習的基本元素,如知識、概念、技能、態度和價值觀等。這個課程架構,既能容納多元化的課程組織,如科目、教程、單元、滲透式學習、綜合式學習、專題研習等,又能概括各個主要學習範疇,以及跨科共通的基本學習元素。此外,更能配合學生的需要、興趣和能力,學校的環境,課程考核的需要,推展學習活動,並因應時代和社會的需求,適時作課程內容的靈活調配或更替,發揮高效能的教與學。

     

     

  4. 著重課程在不同學習階段的持續、進展及連貫;消除隔閡,加強連繫

     

    新的課程架構,縱向方面,如幼稚園和小學、小學和中學,以及初中和高中之間,須打破各學習階段課程和學習上的隔閡。橫向方面,須連貫八個主要學習範疇在不同學習階段的發展,並推廣多角度考慮問題的學習方式、高效能的教與學,加強態度/價值觀、概念/知識與技能間的連繫。

     

     

  5. 從文法、工業、職業先修分流教育,匯歸「全人素質發展」教育

     

    現時過早的文法、工業、職業先修中學分流的課程學習將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在所有教育階段推行的全人發展、寬廣而均衡的課程。而在高中階段,將會另設一些專門的學習(如職訓、科學、科技、人文、藝術等),以照顧不同學生的興趣及潛能。

     

     

  6. 課程結合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及社群活動,發動全方位學習

     

學習經驗可從課堂內外的學習累積,亦可透過在社會工作的實際環境中獲得。在不同環境所得到的學習經歷可以互相補足。因此,在新的課程架構下,必須突破傳統正規課程、非正式課程與非正規課程的界限。學校的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要和學校以外如社會機構所舉辦的活動結合,成為學生完整的學習經歷。

 

 

 

??

 

二、促進高效能的教與學

 

 

  1. 以學校為學生學習的基地,以學校課程為學生學習經歷的起步點

     

    學校將會繼續成為學生學習的中心地點,學校生活向學生提供所需的各種學習情境。課程將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及社群活動連結起來,學生的學習貫通校內校外,從教室開始,走入社會,體會終身學習。

     

     

  2. 因應學校教育的不同學習階段,為學生規畫學習進程路向

     

要達到長遠的終身學習目標,各個學習階段的課程發展可相應作出以下轉變:

  •  
    • 讓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有更多機會經歷不同的真實學習情境,透過多角度探究和構思,掌握貫通不同學習範疇的學習基本能力元素。在高中階段,讓他們有更多機會應用所學,學習較抽象的知識,逐漸建立清晰的概念。
    • 為學生提供機會,體驗課堂以外的生活,讓學生參加由學校或外間機構舉辦的活動,學習獨立處理生活上的問題,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使成為有責任感的公民。
    • 讓學生有機會在各教育階段為社會服務,並確認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建立他們的自信、公民意識和創造力。
    • 讓學生有機會接觸社會上的職業,使他們認識職業的一般特質和要求,以便將來投身社會工作,並培養他們積極的工作態度和投身行業的興趣。
    • 提供機會,讓學生認識美感和鍛鍊體魄,培養他們的審美觀和對體育活動的取向,以享受健康而有質素的生活。

 

 

 

 

  1. 針對社會新需求,加強切合實際的學習內容,並為學生多設選擇

     

    新的課程,將跨越現行課程的科目界限,加入跨課程的學習要素和與社會及經濟相關的元素(如資訊科技、科學與科技、個人及社會教育、思考方法、創意思維)。在開放而靈活的課程架構中,把學習元素組織成為學習內容,實施時要配合生活、社會及經濟的新需求,同時須減少對學校的干預,讓學校按自己的步伐發展課程。

     

     

  2. 提升教與學的質素,並照顧不同學生的潛質、能力和需求

     

新的課程設計,把焦點放在學習者身上,透過有效的教與學,提升教學質素。就學習者本身情況、教與學的過程、教與學的互動關係、學習的機會和限制,以及學習成果各方面作改善。以下是我們的一些建議:

  •  
    • 須因應不同的教學目的和學習者的需要,採用有針對性的不同教與學方式、策略、情境及教材。
    • 在所有學生(包括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均能學習的信念下,我們要透過主要學習範疇中的不同課程模式、教學法、教材、校本支援,提供可行的方法,以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潛質、能力和需要。
    • 現時在家庭、學校和社會都重視學習的文化,我們會珍視和加強這種文化,並有效地用以提升教與學的素質。

 

 

 

 

  1. 發揮評估功能,改善教與學質素

     

評估是學校課程的一個重要部分,評估中得到的回饋,須應用在改善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之上。要讓學校清楚明白,不同目的及形式的評估(測驗、專題研究、功課樣本匣)應明確區分,使這些評估可以和不同的課程目標、教與學過程和內容配合起來。

 

 

 

??

 

三、靈活運用學習資源

 

 

  1. 擴闊「教科書」觀念,開發多采多姿的「學習材料」

     

     

以往大多數學校過分依賴教科書,並視之為學習的唯一教材/學習材料。我們須扭轉這種學校文化,進而採用更多樣化的學習材料,才能為學生提供更適切的學習情境,更豐富多采的學習內容,以配合社會不斷轉變的知識和需求,從而真正掌握終身學習的技能。

 

  1. 改變學校上課時間表的觀念,更有彈性地編排學生學習時間

 

學習時間是學校學習活動的主要資源,必須改變傳統以每周/循環周的教節數目,釐定和分配各科的上課節數的做法。在我們建議中,將就新課程的設計,訂定在各主要學習範疇的的教學時間,同時容許學校騰出時間的空間,編排適合學校情況及學生需要的活動,並確保能適當地分配和善用教學時間或學習時間。

 

 

 

 

??

 

四、善用行之有效的課程措施

 

我們會把以往行之有效的課程措施,與其他改革措施一併考慮,納入不同的課程建構中,例如:

 

  • 目標為本課程的學習目標

     

     

  • 利用課程統整,為開放及富彈性的課程架構發展多樣化的學習模式
  • 學生為本精神的教與學原則,如用於活動教學法、通達學習等
  • 善用學習情境的教與學方式,如目標為本課程的課業學習
  • 單元課程作為組織課程的形式之一
  • 資訊科技作為學習的工具及資源
  • 目標為本評估中的標準參照和進展性評估,提供教學回饋,改善教與學

 

 

??

 

五、開展多方面的課程研究

 

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開展課程研究,是著重兩者的平行發展。研究策略各有重點,其中應以有關教與學方法的研究為先,包括透過資訊科技提升學習成效、學生如何改善學習、照顧學習者差異等,以幫助教育工作者,提升教與學質素。此外,也應在學校推廣行動研究的風氣,好讓校長、教師及其他教育工作者都能成為改進教與學的夥伴。另一方面,將來應就課程改革作有系統的評鑑研究,因為這種研究可提供與新課程有關的課程改革(包括教與學)進程、可能性及限制,以及提供與新課程目標相關的各層面的分析資料(系統、學校、部門、教師、學生、課堂、其他學習環境)。

 

 

??

 

學生應享有的學習機會

 

學生在學校教育中的不同學習階段,都應該享有各種學習機會,以達到整體的教育目標。這相當於一種社會締約,社會各界都應積極發揮貢獻,共同實現香港的教育理想。透過不同的學習設計,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應該享有:

 

 

  1. 幼兒教育

     

  •  
    • 傳意、認知、體格、情緒、品德、交往及審美方面的均衡發展;
    • 安全及健康的環境;
    • 潛能發展;
    • 良好學習及生活習慣的培養
    • 發展成為有愛心、盡責、具合作及自律精神的公民。

 

 

 

 

  1. 九年基礎教育

     

  •  
    • 一個寬廣而均衡的學校課程,由不同的學習經歷和主要學習範疇所組成;
    • 中國語文教育,英國語文教育,數學教育,科學教育,科技教育,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藝術教育,體育教育等學習範疇內基本能力的發展;與工作有關人際關係的發展,作為初中生的基本水平要求,使他們掌握終身學習的技能;
    • 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的機會(例如透過綜合活動、專題設計);
    • 利用社區環境學習的機會,以體驗生活經歷、社會服務,發展體能和培養美感;
    • 認識與各主要學習範疇相關的工作及就業情況;
    • 各主要學習範疇提供的一系列包容面廣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策略及評估方式,以照顧學生不同的潛質、能力和需要;
    • 多元化的學習方法及方式,以切合不同學習目的及學生不同的潛質、能力和需求;適量和有效益的鞏固學習安排,尤其要避免無效益、機械式操練的家課。
    • 多元化的學習環境及資源,以切合不同的學習目的和情況。

 

 

 

 

  1. 後基礎教育 / 高中

     

  •  
    • 一個寬廣而均衡的高中課程,包括所有基本的學習經歷及主要學習範疇;一個培養高中生基本水平的核心課程,並讓學生掌握終身學習的技能(包括學習方法);另外為一些專門學習提供多樣化的選擇;
    • 更獨立、主動參與社會服務,作出個人貢獻的機會;
    • 接觸和職業有關活動的機會,培養他們對工作的積極態度,並探索個人對職業的期望;
    • 進行課餘體藝活動的機會,締造優美的人生;
    • 多元化的學習方法及形式,以切合不同的學習目的及學生不同的潛質、能力和需要;
    • 多元化的學習環境及資源,適切於不同的學習目的和情境。

 

 

 

 

??

 

學校課程改變,學習範疇芻議

 

以下各主要學習範疇改革的初步建議,以及有關這方面的更多寶貴意見,將會在今後一連串公開論壇和不同的諮詢場合中具體探討,集思廣益,以建設新課程。

 

中國語文教育

 

在小學、中學、中六各階段的未來中國語文課程中:

短期考慮:

 

  • 豐富學生均衡完整的語文學習經歷,包括聆聽、說話、閱讀、寫作四方面的技能;
  • 加強中國文學元素,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 加強品德與情意的教育,以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加強中國文化的學習,以培養學生的文化認同;
  • 通過不同語境中的中國語文學習,加強批判性思考與獨立思考的能力;

     

長遠考慮:

 

  • 在整體的中國語文課程中加入普通話的學習元素,並以「用普通話教中文」為遠程目標。

     

英國語文教育

 

  • 除知識及技能外,加入語言發展策略及態度的學習元素,以培養學生自主自學及終身學習的能力。技能方面,亦包括運用資訊科技來學習語文。

     

     

  • 提升學生在運用英語來回應他人及表達自己真實經驗或想像的知識和技能,使他們在認知(知識範疇)及溝通(人際範疇)外,更在經驗範疇中,達致個人的全面發展。
  • 更注重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考、解決問題能力及創意。
  • 培養學生對不同的文化、價值觀與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的理解,並持開明態度。

     

數學教育

 

  • 加強資訊科技的運用,從而令數學的教與學更加有效
  • 增強解決問題、推理、傳意、探究及構思等高層次思維能力
  • 為九年基礎教育提供一個有連貫性的數學課程
  • 重整高中及中六數學課程,以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

     

 

科學教育

 

  • 加強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及鞏固他們的探究和解難能力。
  • 在小學課程中加強科學與科技的教學,以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 在初中階段加強科學及科技基本課程的聯繫,以提升科學與科技素養。
  • 為高中學生打好科學與科技方面的基礎,使他們能夠在科技化的社會中,應付不斷變化的環境,同時掌握及運用所得資料作出判斷。
  • 提供各種科學分科課程給高中學生選修,為他們日後升學、進修及就業作準備。

     

 

科技教育

 

  • 提供真實、適切及目的明確的學習經歷,以提升學生對科技的理解及能力,讓他們能應付快速轉變的科技社會及未來生活的挑戰。
  • 在基礎教育階段,以整合或單元的形式提供學習經驗,使相關的學習範疇(如語文、人文學科、數學及科學等)互相聯繫。
  • 為突顯科技元素,將合適的學科(如基本商業、基本設計、圖象傳意、汽車科技及普通電腦科等)整合或單元化,設立基本科技課程。
  • 在高中階段,增強本學習範疇特有的職業教育元素,擴闊及提供多元化的課程選擇,使能快速配合轉變中的經濟需求。
  • 在有需要時,發展選修課程,為學生進入高等教育作準備。
  • 加強培養關注健康生活、關心他人、關心環境等態度的課程元素。
  • 透過個別科目〔例如:設計與科技、普通電腦科等〕及跨課程的學習活動,加強資訊科技成分,以面對數碼世界。
  • 增強企業教育、理財能力、消費者教育及管理等課程元素,作為個人技能。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 制訂個人及社會教育的整體課程架構,以強化學生在個人及群育方面的成長。
  • 透過不同的課程模式,使學生從小學開始便能增強思維能力、解決難題的能力和創造力,並能關心社會、認識文化及發展世界觀。
  • 檢討各級人文學科的數目、內容及連貫性,減少課程重複及臃腫的問題。
  • 探討可行及能配合中學學校環境的課程組織,以照顧不同學生的需要,如設計以議題探索為本的初中社會教育課程,及引入高中綜合人文學科基礎課程。
  • 突破正規、非正規及非正式課程的規限,提供更廣闊的課程空間,以增強職業技能及讓學習更能切近日常生活。例如在適當的課程內加入工作實習或社會服務的環節。
  • 加強學科之間的聯繫,使學生透過專題設計,能從多角度審視問題及自行建構知識。

     

附:小學常識科

精簡現行常識科課程的資料性內容,並加入科學及科技教育的學習元素。

  •  
    • 加強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 提供機會讓學生從多角度探究問題及解決問題。
    • 透過公民教育、德育、性教育、環境教育、消費者教育及其他跨學科課程,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及態度。
    • 加入更多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習元素。

 

 

 

藝術教育

 

  • 為九年基礎教育提供一個基礎廣闊,涵蓋不同藝術形式的藝術課程。
  • 強調均衡藝術教育的獨特貢獻,以發展學生的創作力、想像力及美感認知。
  • 善用跨科聯繫以推廣美感的實踐,例如利用音樂活動學習語文、藉話劇創作體驗人生經歷。

     

 

體育教育

 

  • 發展一個寬廣而均衡的體育課程,擴闊學生體育方面的情意、動作技能和認知經驗。
  • 運用單元課程設計,提升更新體育課程的速度。
  • 為經常參與體育活動訂立明確目標,並協助學生達成。

 

 

??

 

落實改革措施,務須多面配合

我們在推行新課程改革時,必須依賴多方面的力量和集體智慧,透過以下的可行措施,以求成功:

 

  1. 協調與協作

     

 

  • 與家長、僱主、學校、師資培訓機構等建立夥伴關係;
  • 善用本港及國際的社區及工作環境;
  • 以學生的最佳利益為依歸,使中央課程與由下而上的新方案結合(如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發展的計畫);
  • 確保現行改變的課程,配合新的教育遠景(如新的科技課程);
  • 建立「發展、實踐、資源」三者間的夥伴關係;
  • 提供到校的校本支援服務,以協助教師及校長;
  • 推廣互相分享課程經驗的文化(例如:觀課交流、網址、電郵、非正式的網絡) 。

     

 

  1. 制度的調整和管理

     

 

  • 採用互動、不斷革新和回饋的方式重整體制;
  • 提供推行新措施的過渡期及其他可供選擇的辦法;
  • 配合其他教育新措施:校本管理、質素保證、校舍設計;
  • 學校領導;
  • 資源包括資訊科技及其他學校設施;
  • 有實有據的發展、研究的優先次序及重訂重點

 

 

  1. 專業發展

     

 

  • 對職前和在職教師培訓/持續教師培訓服務作出周詳的研究和推行改革;
  • 透過參與發展校本課程及持續課程發展的過程,培訓教師;
  • 參與行動研究及應用研究以產生新知識,並在研究中運用這些知識;
  • 推廣良好的實踐經驗(例如:網址、非正式的網絡、參與會議)

 

 

 

 

??

 

開展課程百年大計,還看教育多方協調

 

這一次的課程改革,最終的發展方向,除考慮各界提供的意見外,還得取決於以下關鍵性的發展:

 

  • 基礎教育中評估考試的取向;
  • 現行公開考試制度的檢討;
  • 大學入學資格的要求,包括是否在新擬的錄取準則內考慮學生的廣泛學習經驗。

     

教育統籌委員會現正就教育制度檢討公開諮詢各界意見。本年十二月間的公開諮詢完結後,教育統籌委員會、教育署、課程發展議會、香港考試局、教育委員會將共同協商,訂定全面的教育改革策略及時間表。

 

 

??

 

徵詢意見

 

現誠邀各界人士對我們的建議提出寶貴意見,任何意見,除了代表您對課程和教育的關懷外,更重要的是,您成為我們共商廿一世紀樹人大計的一分子,為我們的下一代共謀福祉。請把您的意見,郵寄、傳真或電郵至課程發展議會祕書處。

址 :

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213號
胡忠大廈1329室
課程發展議會祕書處

 

傳真號碼:

2573 5299 / 2575 4318
電郵地址 :cdchk@glink.net.hk

 

 

 

書面意見,請於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前,郵寄、傳真或電郵至課程發展議會祕書處。

 

photo

 

課程發展議會

199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