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6 學年)
1 修訂的《計算思維─編程教育:小學課程補充文件》已於 2020 年發布,建議學校為高小各級安排 10 至 14 小時教授編程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本局已在 2022/23 學年及 2023/24 學年分別透過教育局通函第 109/2023 號、第 32/2024 號及第 152/2024 號公布小四級、小五級和小六級「高小增潤編程教育課程單元」,供所有公帑學校採用。
2 全港小學須於 2025/26 學年開始於小一及小四推行小學科學科及小學人文科,並於 2027/28 學年推展至小學所有級別。小學常識科課程由 2025/26 學年開始逐步被小學科學科及小學人文科取代。
3 科技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於 2016/17 學年於初中級別全面實施。課程涵蓋的六個知識範圍為:「資訊和通訊科技」、「物料和結構」、「營運和製造」、「策略和管理」、「系統和控制」及「科技與生活」。學校在初中階段可採取單元模式實施科技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就「資訊和通訊科技」範疇,「初中人工智能課程單元」已推出供學校由 2023/24 學年起採用,學校須適當規劃初中課程,安排 10 至 14 小時讓學生學習人工智能(教育局通函第 109/2023 號)。
4 學校須由 2018/19 學年起落實中國歷史在初中成為獨立必修科。學校分配於教授和學習初中中國歷史的課時須為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課時的四分之一,或約總課時的百分之五或約每週兩教節。
5 公民、經濟與社會課程以代替生活與社會課程,於 2024/25 學年在全港學校的中一級起全面推行。
6 2009 年 9 月已開始實施的高中課程,包括三個部分:核心科目、選修科目(包括高中科目、應用學習課程及其他語言課程),以及其他學習經歷(價值觀教育、社會服務、藝術發展、體育發展,以及與工作有關的經驗)。
# 學生在接受中小學教育期間學習中國語文少於六年時間;或學生在學校學習中國語文已有六年或以上時間,但期間是按一個經調適並較淺易的中國語文課程學習,而有關的課程一般並不適用於其他大部分在本地學校就讀的學生。
* 在一般情況下,每名學生於整個高中階段可修讀最多兩個應用學習課程作為選修科目(應用學習中文課程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