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頁面
< 返回
目錄 > 有關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層面
-
幼稚園教育
-
小學教育
-
中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評估
-
基本能力評估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
-
生涯規劃教育
-
商校合作計劃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安全事宜
-
學生安全
-
校巴服務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非華語學童
-
非華語學童教育服務
-
最新資訊
-
概覽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計劃及設施
-
計劃
-
設施
< 返回
目錄 > 教師相關 >
資格、培訓與發展
-
資格
-
培訓
-
發展
< 返回
目錄 > 學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報告
-
審計署署長第三十九號報告書小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公共及行政相關 >
招標公告
-
招標公告
-
工程招標公告
主要內容

[資料庫] 第四章 學校成功經驗及需跟進的事項

 

4.1 學校成功經驗
  • 第二章的視學結果顯示學校在「校風及給予學生的支援」範疇有顯著的優點,特別在「家校合作」、「課外活動」和「校本輔導」等重點均有值得推介的經驗。雖然學校在「自我評估」、「教職員培訓」和「課程策劃與組織」等方面的表現尚待改善,但令人鼓舞的是,個別學校在這些重點也有上佳的表現。為避免內容與第二章所述的學校優點重複,本章只會就上述各重點,概述學校一些較具體和獨特的做法,以供參考。至於「資源調配」和「學生在學業以外的表現」的優點已詳載在第二章,在此不再贅述。
4.1.1 家校合作
  • 學校組織家長義工支援隊伍,協助學校籌辦活動,包括功課輔導、午膳安排、課外活動和學生輔導活動。部分家長更擔任興趣小組導師,或協助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戶外活動。他們不但減輕教師在籌劃和組織活動上的工作量,還可以為學校提供額外的人力資源。
  • 個別學校為家長舉辦研討會、工作坊和研習班,幫助他們建立親子關係,並提升他們教導子女的技巧。部分學校亦有為家長開辦電腦培訓班,讓他們掌握資訊科技技巧,以便瀏覽學校網頁獲取更多學校資訊。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家長更能與子女分享箇中樂趣。
  • 部分學校讓家長在校政方面提出建議及監察學校運作。學校與家長能建立進一步的伙伴關係,為促進校本管理成功的關鍵。
4.1.2 校本輔導
  • 在全體教師的承擔下,部分學校成功地採用全校參與模式推行校本輔導。個別學校重視在訓育工作上採取體諒而正面態度。教師以關顧、接納、盡心及支持的態度對待學生。學校鼓勵學生從錯誤中學習和改進。學校特別著重以獎勵,而非懲罰的方式,強化學生良好行為,幫助他們在學習和服務方面建立正面的態度。
  • 個別學校設立資源豐富的學生輔導室,為個人輔導、小組輔導及「遊戲治療」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4.1.3 課外活動
  • 除了提供多元化的課外活動外,部分學校能緊貼課程改革的方向,嘗試擴闊學生的學習經歷至校外,或香港以外地方。為幫助學生發展多方面的能力,學校籌辦不少有新意的戶內或戶外活動。學校跨學科活動增加,顯示更多教師明白活動是整體課程策劃的重要部分,而非次要的。
  • 個別學校在學生的領袖培訓方面有卓越表現。學生獲得充分機會發揮潛能與技巧。學校期望學生領袖以身教培訓低年級學生接任工作。學生會亦定期舉辦領袖培訓的活動和工作坊。
4.1.4 學校自我評估
  • 個別學校非常重視「自我評估」的發展,並策動全校教師參與。校內評估層面十分廣泛,包括教師自評、同儕互評和上級與下級的互評。此外,部分學校更讓教職員評估校長的表現。在評估過程中,學校能廣泛運用不同的評估工具,包括問卷調查、面談和觀察等,作為判斷的依據。
4.1.5 教師專業發展
  • 部分學校按不同職級教師的需要擬備專業發展計劃。培訓形式多樣化,除了校外進修課程外,學校並在校內安排不同模式的校本培訓和專業交流,例如:在校務會議中讓教師分享教學發展趨勢和培訓經驗,推動同儕觀課及鼓勵教師在課程新措施、資源發展方面共同協作。學校亦透過推行先導計劃及鼓勵教師參加不同教育機構組成的質素圈,以進一步加強教師專業發展。部分學校更安排教師到外地探訪,以擴闊教師的視野和豐富他們的經驗。
4.1.6 課程的策劃與組織
  • 個別學校在課程策劃與組織方面表現突出。除中一至中七級的正規課程涵蓋各主要學習領域外,還適切地關注跨課程元素、課外活動、輔導及宗教活動,以補足正規課程。
  • 其中一所學校的教務組非常積極進取,在課程策劃的過程不但鼓勵教師反思,還向各科提供課程發展的最新資料,領導教師試行課程新措施,以及訂定教學政策的恰當優次。學校的課程及教學政策充分配合課改,反映教務組有前瞻及遠見。

頁首

 

4.2 小學、中學及特殊學校需跟進的事項
  • 接受視學的學校在「管理及組織」、「學與教」及「校風及給予學生的支援」等範疇需跟進的事項,大致與去年相若。由此可見,這些事項須盡速處理。以下按事項在視學報告中出現的次數依遞減次序簡述:
4.2.1 管理及組織
  • 學校應全面評估整校及各科目所推行的計劃,並為學校制訂 自我評估方法及程序。
  • 學校應分析和檢討教職員在培訓方面的需要,以制訂一套周詳的校本 教職員培訓及發展計劃。此外,學校亦應鼓勵教學人員加強專業交流和互相協作。
  • 管理層與教職員在推行各項學校活動時應加強 溝通及協調,以便管理層可更妥善地處理教職員所關注和面對的問題,並進一步培養教職員積極主動的精神。此舉亦有助提高教職員的士氣及團隊合作精神。
  • 為了有效推行校本管理,學校應讓更多 教職員參與決策。各職級的教師共同參與決策,會使他們對校政有更大的認同感。
  • 學校應檢討所推行的各項新措施,並因應學校可供運用的資源、教職員的專長和學生的需要,訂定 工作的優先次序
  • 學校應加強 中層管理人員,包括各科目小組及功能小組主管的 領導才能。學校應為他們提供相關的培訓,以提高他們的管理技巧及專業知識。
  • 學校應配合教職員的培訓及發展計劃,訂立公開和公平的 考績制度
4.2.2 學與教
  • 課程管理方面,學校應加強各科組與功能小組的協調。此外,學校亦應加強監察和檢討課程的推行。科主任,特別是小學科主任,應加強領導和監察課程發展的職責。
  • 教師應採用不同的 學與教策略,以促進課堂上的互動,協助學生培養批判性思考能力,以及照顧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
  • 課程策劃及組織方面,學校在制訂校本課程時,應關注學生的學習差異,並擴闊他們的學習經歷。 輔導教學是照顧學生個別差異的其中一種方法,學校應仔細策劃,並定期作檢討。
  • 教師應提高 對學生的期望,以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教師亦應重視培育學生的共通能力,鼓勵他們善用資訊科技及圖書館資源自學。
  • 教學技巧,特別是提問技巧,須加改善,以提高學與教的成效。
  • 學校應充分運用 從評估蒐集所得的資料,以改善學與教。例如,學校可根據評估資料針對學生的學習問題,提出改善方法,以及修訂教學計劃。

 

4.2.3 校風及給予學生的支援
  • 學校應檢討 輔導教學計劃及所採用的教學策略,以便能充分發揮其教學的效能。
  • 學校應制訂全校的政策以支援 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尤其是有嚴重學習困難的學生。
  • 學校應為教師提供校本輔導的培訓,加強他們 處理有行為和適應問題的學生的技巧
  • 學校應設立有效的機制,以 監察和評估輔導教學和跨課程活動的成效。

頁首

 

4.3 幼稚園需跟進的事項
  • 接受視學的20所幼稚園在各範疇需跟進的事項,根據視學報告中出現的次數依遞減次序簡述如下:
4.3.1 管理及組織
  • 為促進自我完善,學校應制訂 自評機制,訂定具體的評估方法及程序,亦應善用評估所得的資料及配合學校實際需要,擬訂短期及長期的發展計劃。
  • 管理層與教職員在推行各項學校政策及活動時應加強 溝通及協調。管理層與教職員宜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發揮團隊精神。此外,學校亦應善用溝通渠道,讓更多教職員參與校政決策。
  • 學校宜訂立清晰和具透明度的 考績制度,評鑑教職員的工作表現。透過考績制度,教職員可清楚了解自已的強弱及培訓需要。
  • 學校應分析及檢討教職員培訓需要,制訂一套校本的 教師培訓及發展計劃。學校亦應鼓勵教師專業交流及經驗分享。
  • 學校宜充分運用 學校場地,讓兒童有更多活動空間。
  • 學校在 編配教師工作時,須考慮教師的專長、可運用的資源及學校需要。
4.3.2 學與教
  • 學校應檢討兒童學習經驗 評估模式,取消默書、測驗、考試,全面以持續性觀察和記錄方式,評估兒童在各方面的發展。學校應利用評估所得的資料,檢討教學成效,從而制訂更有效的方法,協助兒童學習。
  • 學校宜減少兒童 習作的分量,並避免機械式的抄寫練習,應設計多元化的習作,激發兒童的創意。
  • 學校宜檢討 課程設計的全面性、均衡性及適切性,加強高、低、幼三級的課程銜接,使能配合兒童的學習能力、興趣和需要。學校亦應設計多元化的活動以豐富兒童的學習經驗,促進他們全面均衡的發展。
  • 管理層應加強對課程的策劃、統籌、推行及檢討的專業領導,並定期與教師檢討課程,提高教學效能。
  • 學校宜以遊戲及活動加強幼兒班兒童的 小肌肉發展和手眼協調能力;不應要求他們執筆寫字。
  • 學校宜為兒童每天安排 音樂活動和體力遊戲,亦宜為兒童安排更多的自選活動時間,鼓勵兒童主動學習。
  • 教師應注意 時間的運用,適當地調節課堂節奏,並靈活地安排動靜交替的活動。此外,教師宜多推行小組教學,提高學習效能。
  • 在編定課程時,學校應給予教師參與的機會,讓教師能因應兒童的能力、興趣和需要設計 校本課程
4.3.3 校風及給予兒童的支援
  • 學校宜訂定 家校合作的政策,積極推展家長教育,使他們明白優質幼兒教育的元素,從而支持學校推行五育均衡的課程。

頁首

 

4.4 視學結果的反思
  • 質素保證視學自一九九七至九八學年推行至今已有四年,期間動用了大量人力和資源,以期改善本港學校教育的質素。然而,本港的學校能否朝着這個目標邁進?有評論者認為,過去數年接受質素保證視學的學校均屬自願,視學結果欠缺代表性。儘管如此,過去四年學校需跟進的事項極為相似,反映本港學校的某些共通現象,值得我們關注。要深入探討這些問題,須擬就一份綜合報告,詳列有關的統計資料分析。現階段只能選取過去屢次在三個視學範疇出現的事項,加以反思及討論,以期引起教育界人士的關注,以及促使他們採取適當的行動,改善問題。
4.4.1 管理及組織
  • 過去數年的視學結果顯示,在範疇一的多個範圍中,「自我評估」是學校最弱的一環,而學校自我評估則是質素保證架構中關鍵的部分。質素保證架構旨在協助學校建立不斷自我完善的文化。根據校本管理的精神,學校獲授較大自主權亦須對所提供的教育質素負責。如果學校在學校自我評估方面的表現欠佳,則無法達致校本管理和質素保證架構的目標。除非學校已作好自我評估的準備,並有效地進行自我評估,否則質素保證視學不能切實用核證學校自評的方式視學。
  • 學校為甚麼在自我評估方面較弱?學校,特別是小學,一向倚賴本署給予指引和監管。有關的教育界人士,如家長和教職員等,甚少或甚至沒機會參與學校的管理工作。學校亦甚少按照一些成功準則來評估不同範圍的工作,並對工作的質素問責。
  • 本署如何能協助學校建立一種風氣,使學校定期評估本身的工作,藉以推動學校不斷改進?這有賴學校接受和認識到學校自我評估的需要。此外,學校自我評估的能力,取決於能否掌握各類評估工具和有關學校表現的數據。
  • 本署須向學校宣傳,讓學校認識到自我評估為校本管理和質素保證架構的主要組成部分。學校必須清楚明白,自我評估不單是學校管理層須關注的事項,學校如要不斷改進,實有賴全體教職員的共同努力。因此,學校不同職級的教職員必須知悉自己在學校自我評估方面所擔當的角色。此外,本署亦應讓學校知道部門銳意協助學校提升自我評估的能力。這方面的工作本署早已展開,但學校目前的自我評估表現未如理想,實有必要予以加強。
  • 本署可蒐集更多外國成功推行學校自我評估的資料,供學校參考。此外,本署須研製更多自我評估工具供學校採用,例如評估學校不同工作範圍的問卷,以及學校在各方面的表現標準等,作為比較的參考指標。此外,還要為教職員提供培訓,以便他們認識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限制。自我評估方面表現良好的學校,可向其他學校推廣成功經驗,以期在學校之間培養一股力求改進的風氣。學校內和各學校之間應先行培養這種自評文化,本署才可透過視學核證學校自評工作。區域教育服務處和參與推廣成功經驗的人員,均需要加強協助學校推行自我評估的工作。
  • 本署可用上述各種方法協助學校加快自評文化的發展,但學校如要在自評方面取得成效,仍須掌握有關評估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主動切實地檢討工作成效,由於學校須對自我表現負責,如學校持續未能達到所訂的目標,本署或需對學校施壓,以求加速改善。
  • 為此,學校可參考本署派發的《學校自我評估手冊》,以便對自評架構和所採用的基本工具有所認識。學校應把自評列作教職員培訓的其中一項主要工作。學校管理層應鼓勵教職員,特別是科組主管修讀本署或其他大專院校所舉辦的學校自我評估課程。為了推廣自評的概念,學校應在校內舉辦教職員培訓,使教師了解本身的職責和學校自我評估機制的各種評估工具。長遠而言,若學校已熟習學校自評機制,便可推行實踐研究等措施,以鑑定本身在學與教方面的困難,制訂解決方法,並試用創新的教學法,以照顧學生的需要。如此,則學校定能成為力求進步的學習機構,培養追求卓越的風氣。學校如在進行自評方面遇到困難,可向所屬的區域教育服務處尋求支援。
4.4.2 學與教
  • 若非為學與教,學校又與其他機構有什麼分別呢?但過去四年,學校在「學與教」這個範疇的表現,一直較其他三個範疇為弱。
  • 展望未來,學校須面對更多因課程改革而帶來的挑戰。推行終身學習和全方位學習,意味着教師不能只傳授固定範疇內的知識。在知識型社會的年代,師生均須透過不同途徑,特別是資訊科技不斷學習。學習不再局限於固定的正規課程,學校可配合學生的需要和能力編訂校本課程。此外,評估應能鑑定學生的學習進度,以持續改善為目標。然而,過去視學結果顯示,教師利用評估資料改善學與教方面的表現較弱。因此,學校必須為教師提供更多的支援,幫助他們推行課程改革。
  • 我們期望高級教職員,特別是科主任,在校內的課程發展方面擔當更積極的角色,在課程及教學方面發揮領導能力。如學校以往未能在學與教方面取得良好的表現,又如何能在急劇的改革中,符合更高的要求?本署又如何能協助教師應付未來不斷提高的期望和挑戰呢?
  • 在尋求外間支援之前,教師之間可多進行專業交流,以增強專業知識。學校可在校內舉辦分享會,並讓教師互相觀課,分享成功的教學經驗,從而培養教師持續發展專業的風氣。協作備課是另一種有助教師提高專業的方法。為使上述建議發揮作用,科主任須擔當領導的角色,推動和領導其他教師進行有關工作。
  • 本署會繼續為學校提供支援,以改善學與教的質素,如學校可推行合作學習法,運用各種學習及教學策略,為學生創造更多空間,使他們有更多機會參與課堂活動,以及鼓勵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協作。本署會就這種教學法舉辦研討會和擬備培訓套,協助自二零零零至零一學年起接受質素保證視學的學校改善學與教的策略。
  • 過去視學結果顯示,接受視學的小學在課程策劃和管理,以及教師的專科知識方面的表現,普遍較中學為弱。這種情況未必與中、小學教師的質素有關。然而,這反映中、小學在行政安排上有別。與中學教師不同的是,小學教師甚少專責教授某一科目。科主任亦非晉升職位,故學校未必會委派具有所需經驗和專業知識的教師,負責領導課程和教學。由於課程及教學方面的領導才能和教師的專業知識,對學校推行課程改革至為重要,因此有必要全面檢討上述的行政安排。近年來,小學已獲分配較多學位教師職位。擔任這些職位的教師通常須負責重要範疇的學校工作,例如課程策劃和教務。因此,本署有需要進行實踐研究,以探討行政安排上的轉變能否為學校課程發展帶來預期的正面影響。
  •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推動者,須具備良好的本科知識,並須不斷了解教學法和本科的最新發展。由於教育界近來轉變較多,教師需要加強在資訊科技和課程發展等方面的專業發展。因此,專業發展是影響校內學與教質素的另一關鍵因素。雖然中學教師的本科知識良好,但小學教師的表現卻相對較弱,實在值得我們關注。各學校,特別是小學的教職員培訓是否得到充分的關注和支援?體制上是否有任何因素妨礙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能否應付因教學質素的提高和專業發展帶來的沉重工作量?這些都是有待探討和跟進研究的問題。
4.4.3 校風及給予學生的支援
  • 過去的視學結果再三顯示,輔導教學計劃的成效是另一項值得關注的事項。學校已獲撥資源,以照顧在主科,特別是語文科成績稍遜學生的需要,然而,學生的學業成績只有輕微改善。
  • 輔導教學計劃的成效,對照顧學生學習差異的政策有重大啟示。學生的成績組別由五個減至三個,學校怎樣教導一批能力差距較大的學生?學校多要求本署增撥資源,以便為更多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輔導教學。然而,資源畢竟有限,在決定增撥資源之前,必須有充分理據證明增撥資源較投放於其他用途更為可取。現時的視學結果顯示,學校未善用已有的輔導教學資源。
  • 獲選接受輔導教學的學生,通常都是成績處於「邊緣」的學生,而成績最弱的學生則往往備受忽略。視學結果顯示,在輔導教學計劃方面,各項主要工作均需改善,包括調配教職員、統籌工作、課程策劃、制訂教學策略和設計習作及評估模式,以配合學生的需要和能力。
  • 現有兩派學說對教導不同能力學生提出相反意見。目前採用的輔導教學方式,是把能力稍遜的學生分流和分成人數較少的輔導教學小組。相反地,某些教育理論則提倡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以照顧班內不同能力學生的需要。
  • 我們如何改善照顧學生學習差異的措施?輔導班教師對教導能力稍遜學生經驗豐富,我們如何善用這些教師的寶貴專業知識呢?又如何將他們的寶貴經驗,在校內和校外向需要照顧不同能力學生的教師推廣?這些問題正顯示有需要進一步加強教師之間的專業交流。

   *   *   *   *   *   *   *   
  • 學校在未來數年須面對前所未有的轉變。為了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校必須成為一所學習機構。學校管理層和教學人員必須力求上進,才能符合社會對他們日益殷切的期望。不僅學生需要學習,教師亦須不斷努力,務求在知識為本的社會裏,能緊貼本科的知識、課程策劃、教學法和管理概念的改變。因此,教職員的專業發展和專業交流,有助提高教職員的專業水平,對孕育優質學校文化至為重要。預計未來將有多項教職員培訓計劃。然而,教師的工作量已非常繁重,他們能否應付不同性質的額外培訓?哪種模式的教職員培訓計劃會有助紓緩教師的額外負擔?我們可否讓個別學校自行決定教職員的培訓工作?又本署如何促進學校有系統的教職員培訓?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慎重考慮的主要問題。

頁首

 

4.5 向學校提供的支援
  • 本署除推行質素保證視學外,亦向學校提供支援及推介視學所見的成功經驗,藉以幫助學校提升學與教的質素。
    • 本署重新調配視學組人手,成立三隊 質素保證視學後支援服務組,為自二零零零至零一學年起,接受質素保證視學的學校提供 視學後支援。本署已為有關支援制訂機制和程序,以及編訂參考資料和培訓套,藉此協助學校跟進視學隊伍指出的關注事項。此外,本署亦正計劃籌辦其他視學後的支援,例如為學校群組舉辦研討會和工作坊、提供到校顧問服務及協助區內和跨區的學校建立網絡,以加強學校自我完善的能力。本署會先為二零零零至零一學年接受視學的50所中、小學及特殊學校提供質素保證視學後的支援服務。而在二零零一至零二學年接受視學的70所學校,支援隊伍將為其舉辦有關視學後跟進計劃的研討會。質素保證視學後的支援服務會着重學校層面的宏觀事項。
    • 本署不斷透過經驗分享會,向學校 推介在質素保證視學所見的 成功經驗。在二零零零至零一學年,本署已就學校所關注的事項舉辦四次分享會,共有1 703人參加。參加者對分享會評價正面,當中超過80%認為分享會有幫助及內容充實。為進一步推廣質素保證視學所見的成功經驗,教育署網頁內闢設了一個園地,至今已上載了24個由學校提供的成功經驗。在二零零一至零二學年,本署會繼續透過經驗分享會和質素保證視學網頁,向學校推介成功經驗。
    • 本署繼續透過 地區教師專業交流計劃,在各分區舉辦經驗分享會,協助學校提高個別科目的教學成效。此計劃自二零零零年推行以來,一直協助促進教學經驗交流和推介教學上的成功經驗,以助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 本署會繼續向學校提供多項 輔導和支援服務,包括印製通訊、簡報、小冊子及其他資料,以協助學校推行課程,並定期舉辦在職教師進修課程,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素。在二零零零至零一學年,輔導視學處舉辦了共83項在職教師進修課程,共有7 624名中、小學教師參加。
    • 在二零零零至零一學年,本署加強 為幼稚園提供的支援服務,就「學校自我評估」的專題舉辦了7個研討會和17個工作坊,約有2 300人次參加。本署亦為幼稚園教師和學生家長舉辦各類專題講座。此外,本署已制定一套有關學校自我評估架構的指引和參考資料,派發給幼稚園參閱。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