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 返回
目录 > 有关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层面
-
幼稚园教育
-
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评估
-
基本能力评估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生涯规划教育及升学就业辅导
-
生涯规划教育
-
商校合作计划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安全事宜
-
学生安全
-
校巴服务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非华语学童
-
非华语学童教育服务
-
最新资讯
-
概览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计划及设施
-
计划
-
设施
< 返回
目录 > 教师相关 >
资格、培训与发展
-
资格
-
培训
-
发展
< 返回
目录 > 学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报告
-
审计署署长第三十九号报告书小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公共及行政相关 >
招标公告
-
招标公告
-
工程招标公告
主要內容

政策正面睇

积极广纳英才、不可固步自封

 

香港作为国际城市,广纳四方人才是我们能从小渔港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因素。高等教育站在培养专业人才的最前线,必须有长远目光和国际视野,透过支持本地高等院校引进优秀的专上学生、研究人才和项目,巩固香港的学术和科研实力,惠及整体社会。

 

非本地学生就读公帑资助大学影响港人升学?

 

根据现行政策,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的副学位、学士学位和研究院修课课程的非本地学生人数上限为20%,其中4%可在资助学额以内取录,而16%须在资助学额以外取录,学费不受公帑资助,可见非本地学生对本地学生入读资助学位的机会影响轻微

 

非本地学生就读公帑资助研究院研究课程影响港人入学机会?

 

就教资会资助研究院研究课程(research postgraduate programmes)而言,课程的目的是透过研究工作,提升学术水平和知识理论的发展。事实上,研究生不但直接参与大量研究工作,更会协助教学工作(例如担任导修课导师及评卷员),成为本科生与教学人员之间的桥梁,对院校的教学和知识传承作出贡献。此外,为吸纳世界各地优秀的人才,提高香港研究工作的质素,教资会资助院校录取研究生的原则是以学业成绩和研究能力为基础,择优而取,并非考虑学生的来源地

 

事实上,现时本地学生入读研究课程的机会远比非本地生为高。在2012/13学年,非本地生报读教资会资助研究课程只有约10%获取录,而本地学生则约有25% 获院校取录,成功率几近两倍。在2012/13 学年,研究院研究课程的学生人数上限为7,833人,但实际学生人数则为6,773人,原则上仍有空缺。换言之,如有杰出的本地学生申请入读研究院研究课程,教资会资助院校仍有空间,择优取录

 

绝大部份修课式硕士(taught postgraduate)课程,均以自资形式开办,学生自费就读,并无涉及公帑资助。加上大部份课程是根据市场需求开办,供应较具弹性,因此并不影响港人入读机会。

 

非本地大学教员比例过高?

 

本地教资会资助院校拥有高度的学术自主,包括按本身的学术和研究需要,聘任教学和研究人员。与录取研究生一样,院校的聘任政策是以学术成就和研究成绩为甄选基础,择优而取,并非考虑教学和研究人员的来源地。很多内地和海外教员无论原籍何处,他们来港任教前均在全球各地的优秀院校就读、任教或研究,为香港带来国际上最新的学术的思想和研究资源,是提升本地学术水平的其中一个主要力量。

 

非本地大学毕业生影响港人就业?

 

为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政府在2008年推出「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简称安排),容许就读全日制经本地评审学士学位或以上程度课程的非本地毕业生可留港从事通常聘用学位持有人,而薪酬福利条件属市场水平的工作,并於12个月内无条件留港。

 

政府透过「安排」等政策,吸引优秀非本地学生来港就读後留港发展,可以为香港注入较年轻的人才,带来优质新血,扩大人才库和提升人口质素,长远有利香港发展更多元化的经济,增加本地就业机会。事实上,亚洲区内其他先进经济体系均以优厚条件吸引海外人才,提高该地专业界别的国际化比例,以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总结

 

在高等教育范畴,人才的价值在於其学术成就和研究成绩,与国籍、种族等无关。优秀学术人才的背景一般十分国际化,例如在内地完成学士学位,再到海外顶尖学府完成研究院课程和到不同院校进行研究和任教,最後再到香港的大学任教。假如只聚焦於他们的国籍或种族,忽视他们的国际化履历和经验,香港只会固步自封,竞争力将会被其他积极吸引国际人才的国家/地区追上。

 

二○一三年六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