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 返回
目录 > 有关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层面
-
幼稚园教育
-
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评估
-
基本能力评估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生涯规划教育及升学就业辅导
-
生涯规划教育
-
商校合作计划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安全事宜
-
学生安全
-
校巴服务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非华语学童
-
非华语学童教育服务
-
最新资讯
-
概览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计划及设施
-
计划
-
设施
< 返回
目录 > 教师相关 >
资格、培训与发展
-
资格
-
培训
-
发展
< 返回
目录 > 学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报告
-
审计署署长第三十九号报告书小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公共及行政相关 >
招标公告
-
招标公告
-
工程招标公告
主要內容

局中人语

新学制中期检讨

 

教育局副秘书长陈嘉琪博士


  刚完成的新学制中期检讨工作,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就高中课程、评核及衔接多元出路的推行,从学校、学生、大专及不同持份者收集关注点如教师和学生的工作量、照顾12年免费教育中学生的多样性、学习目标的落实等,仔细从数据中了解推行的趋势,并分阶段公布实施建议。检讨以学生学习利益为中心,秉持专业原则,平衡各方面的考虑,建议包括:

 

*高中课程的「七个学习宗旨」是学界的共识,持份者对学习成果回应正面,但会因应世界及社会的不断转变作适当修订;

 

*高中课程三年总课时由2 700修订为2 400 ± 200小时,让学校有更大弹性规划课程(包括「其他学习经历」10–15%);

 

*稳定学校生态和确保课程水平和畅顺衔接,维持现行高中课程和科目架构(即4个核心科目 + 2或3个选修科目 + 其他学习经历;和甲、乙、丙类科目),但会更新、优化及/或厘清24个高中科目的深广度;

 

*鼓励高中学生(特别是能力较强的)修读三个选修科(最多四个选修科),以扩阔知识面;而对职业教育有兴趣的学生,亦可考虑多修读应用学习课程;

 

*40个应用学习课程,有助照顾学生的多样性;当中12个已与资历架构挂鈎,并会探讨更多可挂鈎的课程;

 

*公开评核将学生现时在「应用学习」科目取得的成绩,细分为「达标」、「达标并表现优异(I)」和「达标并表现优异(II)」,并于2018年文凭试生效。「达标并表现优异(I)」的表现水平等同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甲类科目3级的成绩,而「达标并表现优异(II)」则等同4级或以上的成绩;

 

*鼓励大专院校订定更多元和清晰的收生要求,如在达到最低的入学要求后,可参考「最佳五科」或「最佳六科」成绩;提高数学延伸部分单元一/二,以及应用学习的认受性;

 

*维持甲类科目的评级制度,即1、2、3、4、5、5*、5**;以及

 

*除优化17个甲类科目的公开考试外,在24个甲类科目中,14科实施并简化校本评核。


选修科发挥潜能

  有意见指鼓励高中生修读三个选修科是重回精英制的做法。事实上,建议学生修读二至三个选修科(包括应用学习课程)原是新高中课程一贯的政策。八大院校于二○一四年的收生资料显示,高中毕业生选修三个选修科约为51%,选读两科的亦有48%,可见不论是修读三个或两个选修科,均有机会升读大学。

  然而,求学应是求学问、求知识,学生不应以大学收生最低门槛作为选科的唯一考虑。学生可在中四、中五按个人兴趣、性向及能力等因素选择选修科目包括「应用学习」课程、其他语言等。我们鼓励能力较强的学生修读三个选修科(最多四个),有更广濶的知识面和空间探索升学兴趣,尽量发挥潜能。这正是照顾学生的多样性和生涯规划的过程。许多学校在行政上已配合学生的需要,容许他们可于中五或中六退修或改修科目,让学生「优择」而读。

  总的而言,新学制的建议能尽速回应学校实际的关注事项,包括纾缓学生和教师的工作量,让学校能稳定地推行新学制、加强学与教的效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得益者。随后,我们将进入「学会学习2.0」的课程持续优化阶段,并会与各持份者共同努力,帮助学生迈向成功。新学制检讨详情可浏览:www.edb.gov.hk/nas/review

二○一五年七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