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 返回
目录 > 有关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层面
-
幼稚园教育
-
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评估
-
基本能力评估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生涯规划教育及升学就业辅导
-
生涯规划教育
-
商校合作计划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安全事宜
-
学生安全
-
校巴服务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非华语学童
-
非华语学童教育服务
-
最新资讯
-
概览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计划及设施
-
计划
-
设施
< 返回
目录 > 教师相关 >
资格、培训与发展
-
资格
-
培训
-
发展
< 返回
目录 > 学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报告
-
审计署署长第三十九号报告书小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公共及行政相关 >
招标公告
-
招标公告
-
工程招标公告
主要內容
< 回上页

好好学习「快乐」这一课

教育局教育心理学家张巧仪

  全港中小学及幼稚园将由九月二十三日开始分阶段恢复面授课堂。同学们经历了长时间的在家学习以后,很快就要回到校园,相信大家都充满期待。但是,有些同学可能会感到一些压力或困扰,需要较多时间适应,亦需要老师的扶持。

  就此,教育局将于九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四日举办二十场区本工作坊,邀请精神科专科医生与学校人员分享为学生提供情绪支援的实用应对技巧,介绍不同辅导和介入治疗的方法及进行个案分析,以提升教师和学校人员支援学生的能力,减少学生的负面情绪和压力,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快乐」是儿童最早学会的情绪词汇之一,因为这是我们最基本和常见的情绪反应。然而,我们不时会听到学生和青少年表达生活不快乐,彷佛人逐渐长大,快乐便会逐渐消失。为甚么呢?

 

  生活上有很多可能令我们感到快乐的事情,例如尽情地吃喝玩乐、买到喜欢的东西、和朋友四处游玩等。然而,心理学告诉我们,由环境改变而带来的快乐会在短时间内被消化和适应,不能为我们带来持续的快乐,我们只得追寻新的事物或更大的刺激来维持相同水平的快乐感觉,这是一种名为「享乐适应」(hedonic adaptation)的心理现象。若同学们只依赖上述途径得到快乐,当然是不能持久的。

 

  那么,我们如何教导学生持续地获得快乐呢?我们应让学生知道快乐是一种选择,并不是由环境和外物所决定;此外,快乐是可以学习和培育出来,并不一定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可以参考以下建议,协助学生明白和体会真正的快乐。

 

以身作则 学习感恩

 

  感恩是令人快乐和精神健康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要培养学生有感恩的心,使他们懂得欣赏身边的人和事,避免对生活抱持理所当然的态度,并将感恩的心转化成实际行动,例如感谢和赞美别人,建立正向的人际关系。这种对别人友善的行为亦有助提升自己的快乐感。教师可与学生多分享值得感恩的生活点滴,并对他人的付出和贡献表达感谢和赞美,以身作则,实践感恩的学习。

 

正面思考 实事求是

 

  生活不快乐与经常作负面思考的关系密切。辅导思想负面的学生时,教师首要是聆听他们的担忧,然后透过合适的提问引导他们辨识自己的负面想法是否符合现实(例如「我有甚么证据支持这想法?」、「事情有哪些其他的可能性?」及「我是否过早下定论?」),提醒学生以正面和合理的角度,实事求是地评估事情。学生能多运用正面思考,面对逆境时总会看到积极和有意义的一面,令情绪不致大受影响。

 

发掘专长 培养美德

 

  经常不快乐的学生往往着眼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教师应协助学生发掘和认识自己的专长和品格上的美德(signature strengths),鼓励他们透过努力和克服挑战而取得成果,从而体验一份满足和持久的快乐。当学生展现其专长或良好行为时,教师可即时给予正面的回馈,强化和塑造他们的个人强项和品德。

 

  我们深信,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快乐的条件。在新学年,我们期望教师善用上述建议,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得到持久的快乐,这是令学生终身受用的一课。

2020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