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教育局在规划公营学位和学校的发展时,一直密切留意学龄人口的变化,通过持续评估学位供求情况,并以学生利益为首要考虑,检视与班级结构相关的安排及支援措施,并以「软着陆」为目标,确保本港教育体系得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政府统计处在2023年8月发表的香港人口推算,即使计及各项输入人才计划及措施对未来人口所带来的影响,教育局预计2025至2031年在香港居住的12岁中一适龄人口仍会由58 800名降至49 800名。教育局必须把握契机推动香港教育高质量发展,并因时制宜,因应香港整体的情况,修订与班级结构相关的安排及相关的支援措施,保障学生的学习利益。 优化政策配合未来发展 批核班级结构 现时「开班线」为25人,鉴于学龄人口下降是结构性而非过渡性,如继续维持有关「开班线」,中学每班取录最少26人便可开办两班,即平均每班13人,每班人数过少,不但有碍学校为学生提供不同组合的选修科目、给予学生多元化的群体学习机会,亦未能配合他们的个别需要和全人发展。由2025/26学年起,教育局修订批核班级结构的安排和「开班线」,以维持合宜的整体学生人数和班级数目,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环境及宽广而均衡的高中课程,并且确保教育效能。 优化学校发展方案 现时,未能开办两班中一的学校须申请发展方案。为进一步配合办学团体按校情以规划学校发展,教育局已优化现时可供学校选择的发展方案及相关的申请安排,由2025/26学年起生效,并开放不同的发展方案供各资助学校及其办学团体申请,当中包括: - 扩大「与其他学校合并」、「与大专院校、职业专才(职专)机构在高中协办多元化教育课程」、「以私立模式办学」和「停止营办全部或部分级别」发展方案的申请资格至全港所有资助中学;
- 优化「与其他学校合并」和「与大专院校、职专机构在高中协办多元化教育课程」发展方案,为学校提供便利,促进他们持续向高质量教育发展;
- 取消「特别视学」和「与其他学校合办课程」;以及
- 曾获批「注入额外资源以提供宽广而均衡的高中课程」发展方案的学校,如在申请学年的过去六个学年曾使用过该选项则不可再次申请。
中一班级数目 自2023/24学年起,教育局优化学校參加「中学学位分配办法」(中一派位)的中一班级数目上限,容许开办三班中一的学校在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可申请以四班参加中一派位。在相关措施推行后,至少共有六所学校的申请获得批准,这些学校各具特色,并不一定为传统名校。由此可见,家长为子女选择学校的考虑点不只着重学校的学术成绩,反而是着重个别学校的特色、学校是否切合子女的学习和发展需要等。 为更充分回应家长的选择,容许有关学校为更多家长和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增加家长为子女安排入读心仪学校的机会,教育局会按「小步子、高门槛、严把关」的原则,于2025/26学年推出先导计划,容许以四班参加中一派位并符合特定条件的学校,申请以五班中一参加下一年度的中一派位。有关学校需要在最近連续三个年度的中一派位每年度最终所收到的自行分配学位申请數目不少于学校在该年度可供中一派位的学位数目的100%,并且其校舍条件配合扩班需要(例如足够课室及学生活动空间)。教育局在收到学校的申请后,会整体审视一篮子因素,包括香港整体学额供求情况和学校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学校配套设施、办学往绩以及家长意愿等,考虑是否批准有关申请。然而,教育局亦充分理解学界对学校生态健康发展的关注,因此2026年度限额最多为五个。教育局会持续检视有关安排,并适时优化。 培育学生全人发展 学校是培育学生全人发展的地方,适当的学生人数和班级数目,有利营造合适的教学环境和群体学习机会,培养学生待人处事、互相尊重的价值观。中学教育更是培育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学习阶段,提供宽广而均衡的课程,有利学生多元发展和群体互动。 教育局吁请办学团体和学校展现担当精神,以学生福祉为最优先考虑,及早作出务实安排,应对人口变化带来收生的挑战,持续提升教育效能。教育局会继续与办学团体和学校保持紧密沟通,支援业界及早筹划及订定最适合学校长远发展的方向,采取适当措施和策略整合资源,同时提升教育质素,携手推动香港教育更高质量发展。
2025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