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 返回
目录 > 有关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层面
-
幼稚园教育
-
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评估
-
基本能力评估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生涯规划教育及升学就业辅导
-
生涯规划教育
-
商校合作计划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安全事宜
-
学生安全
-
校巴服务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非华语学童
-
非华语学童教育服务
-
最新资讯
-
概览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计划及设施
-
计划
-
设施
< 返回
目录 > 教师相关 >
资格、培训与发展
-
资格
-
培训
-
发展
< 返回
目录 > 学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报告
-
审计署署长第三十九号报告书小学教育
主要內容
< 回上页

优化整合公共资源 迎接教育新机遇

教育局副秘书长李碧茜
  教育是培育人才的关键。香港特区政府一向十分重视教育,历年来投入大量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教育开支是整体政府开支的重要部分。因应公共财政情况,教育局作为香港家庭的一分子,会在不影响教育质素和教学团队的大前提下,适当整合教育资源的运用,精简程序以提升效率。
 
  事实上,除调拨庞大资源,政府亦透过不同政策措施,为理想的教育制度创设适切条件,容让学校及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生活。教育局各项因时制宜、灵活运用资源的措施,并不会影响政府对投资教育的决心和长远承担。
 
审慎筹划 推进资源效率优化
 
  为优化资源效率,教育局已在2024-25财政年度节省合共25亿元,全数由教育局内部承担,并没有扣减给予学校、资助机构(包括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大学)和学生/家长的资助。 

  至于2025-26财政年度,为达到节省62亿元的目标,体现教育局会和教育界别共渡时艰的精神,教育局正积极寻求创新和可行方法支持学校持续发展,包括在不影响教育质素和编制内教职员薪酬的大前提下,优化及整合资助中小学的津贴,例如整合「全方位学习津贴」、「姊妹学校计划津贴」及「户外教育营计划」津贴为「全方位学习及姊妹学校津贴」;调整「扩大的营办开支整笔津贴」(「扩大的营办津贴」)的拨款额等,在薪金津贴不变的情况下,平均调整幅度占整体津贴约2%,务求尽量将对学校的影响减至最低。
 
把握契机 达至开源节流
 
  香港学界向来灵活变通,是次优化及整合学校津贴正好是变革管理的契机,有助更善用资源和提升效率,例如「扩大的营办津贴」下有不同分项津贴,学校可更灵活运用不同津贴以达至资源「互补互通」;经整合后的「全方位学习及姊妹学校津贴」亦提高了运用津贴的弹性、效益和协同效应,进一步让学校灵活地运用整笔津贴,为学生组织走出课室的学习活动。
 
  在灵活运用资源的原则下,学校应有一个完善的财政计划及良好的预算,确保资源调配运用适时及具成本效益,以切合个别学校的运作需要和长远发展,如有需要,亦可运用其盈余应付有关开支,而据我们了解,假设学校不改变下学年财政支出,一般也能够应付调整津贴的差额。
 
  与此同时,学校宜适时调整预算、控制支出、善用盈余,以支持学校发展;亦应更积极地开源节流,例如透过节能措施以减低能源消耗;善用资讯科技和人工智能以提升行政效率;与属校及友校共同筹办活动以分担活动经费;以及善用其他政府资源,如申请「优质教育基金」拨款或非政府组织及社区资源,以支援学生学习和推动学校发展。
 
同舟共济 灵活善变求创新
 
  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同工一直以来默默付出、深耕教育,培育学生全面发展,让香港教育成为世界其中一个优秀体系,成绩有目共睹。教育局近日与学界代表交流资源优化和整合期间,亦欣悉学界反应积极,愿与整个社会共同承担。相信是次资源优化和整合将促进学界更积极引入更多创新意念,运用校本智慧开源节流,并提升学校效率。

  ​教育局已成立专责小组,以创新思维研究改革及整合各项给予学校的津贴,例如以整笔拨款的形式发放,让学校按其发展需要和缓急优次,更灵活运用资源;当专责小组于今年内完成检讨工作后,会适时向学界公布详情。
 
  我深信只要大家能同舟共济,香港教育必然会继续迈步向前。

2025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