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副秘书长陈碧华博士
教育局一直致力推动学生参与内地交流及考察活动,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深入了解国情,亲身体验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见证国家最新的发展和成就,提升国民身分认同,并抓紧国家发展一日千里带来的机遇。在2025/26学年,学生内地交流计划及公民科内地考察将分别推出89个及28个行程及计划供选择,详情已载于教育局今天向学校发出的通函第93/2025号及第94/2025号。学生内地交流及考察的学习意义明确,自香港与内地恢复全面通关后,已有20多万名学生参与学生内地交流计划及公民科内地考察,亲身见证国家的发展和成就,拓宽视野并深化对国家的认识。
亲身体验 深化学习与个人成长
内地交流考察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除了深化课堂所学之外,更促进个人成长。公民科内地考察的行程活动紧扣课程内容,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感知国家的发展脉动。学生不但有机会亲临西安兵马俑、重庆抗战遗址纪念馆等遗迹,正确认识国家历史;也可藉参访山东高铁组装地点、贵州「天眼」等现代化建设项目,见证国家的先进科技,为国家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此外,行程中融入了「红色资源」的学习元素,如安排学生到访江西「长征第一渡」、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等地深入学习,让他们感悟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和精神,厚植爱国情怀。行程亦包括参访内地学校的活动,有效促进两地青少年相互沟通,增进友谊。
参加内地交流考察的教师及学生对活动的评价都十分正面,普遍认同内地交流及考察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对学习活动和行程安排亦感到满意,成果令人鼓舞,充分展现了有关学习活动的成效,肯定了内地交流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裨益。不少学生表示,有关经历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还让他们准确认识国家的历史和发展,并与同伴建立了难忘的回忆。(相关学生的感言、文章、报道等,详见https://cs.edb.edcity.hk/tc/mst_sharing.php及https://www.passontorch.org.hk/zh-hans/experiences/main/216/index.html)。
优化安排 让学校更灵活规划人手
在审视过往安排及听取学校意见后,为让学校更灵活地规划人手安排,学校可因应实际需要,委派助理教师或教学助理随团。他们必须曾接受相关训练、具备随团经验,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和照顾学生需要,并最多只可占全体由学校委派的获资助随团教学人员数目的20%(以四舍五入为准)。假设参加考察团的学生人数为113名,随团教师应为12名,在新安排下,学校可以在当中安排最多两名助理教师或教学助理(12X20%=2.4)随团。在符合人手比例要求的情况下,学校亦可在严格遵守相关指引的前提下自费安排额外学校人员参加。上述安排将有助学校更顺利执行计划,令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家发展,达到计划目的。
安全为重 紧密监察及到位支援
师生安全向来是筹划交流活动的首要考量,教育局和参与学校皆高度重视,要求所有活动参与者均须遵循《户外学习指引》及《境外游学活动指引》中相关的规定。针对公民科内地考察,教育局要求承办机构在出发前举办到校简介会,向师生详细说明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并派发内地考察学习手册,为参加者提供各种情况下的应变指引,以作参考。所有参与交流及考察的学生必须依循相关指引,并严格遵守学校规定。此外,教育局与承办机构及学校保持紧密联系,密切留意各团的进行情况,以及按需要提供支援。凭藉多方协作及严谨的规划与监察,内地交流及考察得以安全有序地进行,令数以十万计学生可以安心地学习。
秉持初心 坚守教育价值及使命
教育局一直强调,学生内地交流计划及公民科内地考察活动的教育价值极高,教育局将更坚定不移,秉持初心,与学校及承办机构携手合作,持续推动及优化学生内地交流及考察活动,确保学生享有结合「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宝贵学习机会,培育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视野,爱国爱港爱家的新一代,将来回馈社会,贡献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