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今日(三月十二日)在立法会会议上,石礼谦议员的提问及教育统筹局局长李国章教授的答复:
问题:
据报,一项调查发现,有百分之二十的预科生受访者把「教育」列为升读大学时的主修科目首三项志愿之一,而有高达百分之六十在香港中学会考成绩稍逊的受访学生作出此项选择。关于准教师的质素,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 过去五年,每年主修教育的大学新生的中学会考成绩,与主修其他课程的新生的成绩如何比较;
(二) 若比较结果显示主修教育的新生的中学会考成绩较差,有否评估这情况对未来教师的质素有何影响;若有评估,结果为何;若没有评估,原因为何;及
(三) 有否考虑放宽现时新入职教师必须持有教育学位、文凭或证书的规定,以容许主修其他课程但学业成绩优异的大学毕业生直接入职;若有,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答复:
主席女士:
(一) 目前本港大学一般根据香港高级程度会考(高考)成绩取录新生,故此高考成绩比中学会考成绩更有参考价值。我们假设在高考中取得一科甲级成绩可得五分,一科乙级得四分,如此类推;在过去五年,主修教育的大学新生的平均高考成绩约有2.1分,而主修其他课程的成绩则约有2.4分。详情列于附件 (PDF 格式)。
(二) 一位好教师的准则,不能只取决于其学业成绩,故有关院校的教育学院在收生入读教育课程时,会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除了知识水平,院校亦会考虑他们的情操、内涵、技能、使命感、对教育专业的态度和热诚,方决定他们是否适合入读教育课程。事实上,准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外,还必须对学生有爱心、具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俾能与学生、家长及同事融洽相处,从而推动学校整体成为真正的学习社群。此外,透过师资培训课程和入职后的持续专业学习,他们仍须不断提升其学科知识和改进教学方法,以照顾学生的学习差异和需要。
因此,单看主修教育课程学生的中学会考或高考成绩,并不足以反映教师队伍的质素。教统局与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会紧密合作,确保各师资培训机构能培育出具备专业知识和良好操守的准教师。
(三) 要吸纳最优秀的人士晋身教师行列,教师专业不能完全「封闭」。在现行的教育条例下,未接受师训的大学毕业生可以「准用教员」的身份晋身教师行列。但他们必须在入职后首五年内完成在职师资培训,以获取专业训练资格;否则会受有关的薪金关限。
要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教师行列,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专业形象必须得到提升。我们必须引进优化的措施,让教师不断掌握所授学科知识的领域及要粹,成为专业有为的教师,能提升学生的质素,以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师训与师资谘询委员会现正全面检视教师的专业培训及发展,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预期可于本年下旬向政府提交建议。
完
二○○三年三月十二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