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 返回
目录 > 有关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层面
-
幼稚园教育
-
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评估
-
基本能力评估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生涯规划教育及升学就业辅导
-
生涯规划教育
-
商校合作计划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安全事宜
-
学生安全
-
校巴服务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非华语学童
-
非华语学童教育服务
-
最新资讯
-
概览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计划及设施
-
计划
-
设施
< 返回
目录 > 教师相关 >
资格、培训与发展
-
资格
-
培训
-
发展
< 返回
目录 > 学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报告
-
审计署署长第三十九号报告书小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公共及行政相关 >
招标公告
-
招标公告
-
工程招标公告
主要內容
< 回上页

[资料库] 立法会:教育统筹局局长就行政长官《施政报告》致谢议案动议辩论的致辞全文

立法会:教育统筹局局长就行政长官《施政报告》致谢议案动议辩论的致辞全文

  以下为教育统筹局局长李国章教授今日(二月五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施政报告动议辩论的发言全文(只有中文):

 

主席女士:

  我已细心聆听并感谢议员就施政报告有关教育方面所发表的意见,亦察觉到多位议员的批评都有偏颇的地方,我需要向议员多加解释。

  首先,大家都很关心教育资源的问题,行政长官亦在施政报告中重申,教育开支是对香港长远发展的一项投资。事实上,特区政府对教育的承担是无可置疑的。1996/97年度教育方面的经常性开支为三百三十八亿元,到2003/04年度增加至四百九十三亿元,增幅达百分之四十六。如果包括非经常性开支在内,增幅更高达百分之六十一。政府面对庞大财赤是不争的事实,财政司司长订下灭赤目标,要在2008/09年度达至收支平衡。教育经费占政府开支近四分之一,我们自然亦要分担灭赤的责任。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界别也不能例外。事实上,基于教资会界别的拨款是以三个学年为一周期,在2003/04财政年度政府并没有要求有关的院校跟随大多数其他资助机构般,达致提高效益以节省资源的目标。至于2004/05学年,教资会及各大学已同意藉提高效率以节省10%开支。我们当然理解高等教育界别所面对的困难,政府为此设立了一项十亿元的基金,就院校筹得的私人捐款向院校提供等额补助金。我们预期在2004/05学年高等教育界别会透过提高效益而节省约十一亿元,然而等额补助金计划能为院校增加总额达二十亿元的资源,我们相信这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足以缓和拨款削减的影响。

  因此,对于立法会财务委员会于上月否决政府就2004/05学年提出得到教资会界别共识的拨款建议,我们极之失望。院校需要展开2005/08年度的策划工作,我们当继续与教资会及院校商讨有关的资源安排,希望尽量减低对院校的影响。

  另一方面,适逢目前香港的学生人口下降,正好让我们可以在不影响一般学校正常运作的情况下缩减教育开支。事实上,在学生人口上升的时候,增加教育经费属于现行政策下的自然增长,是毫无争议的事。同样地,当学生人口下降时,收缩班级亦属必然。

  有议员认为,学生人口下降是引进小班教学的大好时机。我认同小班教学的确有好处,但不能无条件和不顾客观现实而盲目地把每班学生人数减少。要充分利用小班的优势,课程与教学法都需要相应改变。有研究显示,以「一刀切」方式推行小班教学的美国加里福尼亚洲,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因每班人数减少而改变教学方法,反而因为每班人数减少而需要聘请大量未经培训的教师,结果花了大量资源,却得不到应有的成效。当前香港的财政紧绌,教师的专业水平尚待继续提升,现时并非全面推行小班教学的适当时机。不过,我们也不会完全不推行。我们会先进行试点研究,培训种籽队伍,才考虑逐步推广。

  教育投资亦需要讲求回报,要重视成本效益,不能容忍任何人滥用教育资源,而且更要与时并进,以现代管理模式增加社会参与,提高透明度,加强问责性,减少中央监管,利用市场力量提升教育质素。事实证明,提供多元化的选择,制造额外的学位让市场力量产生效用,确实为教育界注入活水,令教育工作者更积极进取。

  于此我或许应该特别提及部分教育界人士对之极有意见的直资学校,这类学校现时仅占全港中小学学额3.5%,比例很低,似乎与他们受注目的程度不成比例,或许是他们受到家长欢迎吧。其实,直资学校须与教统局订定服务合约,并确保遵行办学计划书内的办学指标,以及符合有关的师资要求;再加上政府只按学生人数资助,学校亦须从学费收入拨出部份作助学金;运作上并无绝对优势。另一方面,新的直资学校固然能带动教育改革,但我们亦欢迎津贴中学转为直资,尤其和直属私立小学结成一条龙,增加家长的选择。

  三年以来,我们见到教育改革已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但改革并非一时三刻的事,所以无论经济情况如何,我们都必须坚持教育改革,包括对德育的重视。即使在财政压力下有需要重新检视各种开支项目,我们亦要保留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开支,当然更要积极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校长的领导与管理水平。

  在推行教育改革过程中,最令人关注的是教师的工作量和相应对学生的影响。校长和校董会有责任先清楚认识教改的理念、具体措施和预期成效,然后因应学生的需要,统整学校的活动,订立优先次序,妥善安排教师的工作,平衡学生和教师的利益,以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重点考虑。

  在高等教育方面,教资会已发表未来的发展蓝图,厘清各院校的使命,以促进院校合作并鼓励各自发展卓越领域为目标。各院校应该珍惜和善用所享有的自主权,奋发自强,争取社会的认同和资源方面的支持。大学不可能再完全依赖政府资助,而又不受公众监管。

  世界各地的教育制度都要因应廿一世纪的社会环境而进行改革。改革必然会引起焦虑和不安,亦难免会有怨声。来年教育统筹局会继续与社会各界加强沟通,尤其要向家长更清晰地解说教育政策背后的理念和目标,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我希望各位议员能协助政府,向你们的选民解释香港的教育发展。如有需要,教统局亦可以派员直接向你们的选民解释。我深信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措施都是正确的,都符合香港的整体利益。在改革中难免有人的利益受损,但我们绝不能因噎废食,希望各位议员能为大局着想,考虑问题时以学生的利益为依归。

  在未来一年,有关学制改革的讨论将会非常重要。学制改革对学生的好处显而易见,相信大家现时最关注的正是改革的推行和时间表。事实上,改革的筹划和推行,确需各方面条件的配合。其中包括新课程的设置、建立新考试及评估制度、改革大学收生机制、培训教师、发展教材、兴建新校舍及重组班级等,过程复杂需时,而且涉及的资源庞大,须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我们也不希望纯粹因为资源问题而放弃一项长远投资。不过,即使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改善迹象,政府仍需社会各方协力支持参与,方可施行有关的改革。

  因此,我们今年会就落实三年高中学制和四年学士学位课程的条件、财务安排和配套措施,进行谘询。任何为施行新学制融资的可行方案,我们都会认真研究,及与社会各界商讨,家长是否愿意、有否能力负担较多的教育开支,我们希望在谘询期内可以多听到有关的意见。我们亦不应忽略教育政策的基石之一──就是学生不应只因经济问题而失去应有的受学教育的机会,我们无论如何,不会放弃上述的原则。

  自行政长官在本年施政报告中公布了进行谘询和估计的四年筹备期以来,我们已听到不少有关尽早推行和缩短四年筹备期的意见。我们会审慎考虑可否缩短筹备支援的时间,但各项支援措施研订需时,确须广泛谘询,其后的准备工作影响深远,亦须按步就班,让学校、教师、家长及教科书出版商可以因应配合。我们期望各界人士,与及立法会议员,提出富建设性的意见。

  为了营造一个有利终身学习的环境,不断提升人力质素,以应付全球化经济竞争所带来的挑战,及把握香港经济转型所带来的机遇,除了教育及学制的改革,我们建议设立资历架构及相关的质素保证机制,提供机会让各阶层的市民通过持续进修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和信心,协助他们从容面对转变。

  清楚订明不同资历所应达到的标准、确保这些资历的质素,以及列明不同程度资历之间的衔接阶梯,可让市民自行制定蓝图,确立目标和方向,来提升本身的技能和知识;亦可推动有关的教育及培训课程的发展,使它们更能回应业界的需要,让有关的资源,包括市民投入培训的精力和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用。

  同样,我们建议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推行资历架构及相关的质素保证机制;并预备分阶段为有兴趣及具备条件的行业,成立具广泛代表性的行业培训谘询委员会,以制定行业培训要求,务求将来的职业教育及培训课程更能切合行业的需要、配合行业的发展。我们也会与香港学术评审局紧密合作,协助该局推行相关的质素保证机制。

  我必须一再强调,资历架构并不是一个强制性的安排,不会影响现职工人的就业情况。市民可以自行选择是否通过资历架构下的认可机制、或修读经质素保证的课程,来获取有关的资历。设立资历架构,是一项长远而复杂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时间展开工作。我们会致力和各界人士衷诚合作、听取他们的意见,共同为促进香港的人才成长和发展,为香港的未来而努力。

  多谢主席女士。

二○○四年二月五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