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持续更新
优化高中四个核心科目
配合学校课程检讨专责小组「优化课程迎接未来 培育全人启迪多元」报告其中一项的建议,课程发展议会与香港考试及评核局(考评局)辖下的高中四个核心科目委员会,已就其负责科目的课程及评估订定优化方案,以期为学生创造空间及照顾学生多样性。
教育局于 2021年2月2日至3月2日期间,进行「优化高中核心科目——为学生创造空间和照顾学生多样性」学校问卷调查,并同步从不同渠道,包括学校简介会、教师焦点小组会议等,搜集学界对高中四个核心科目优化方案的建议及意见。各科由相关的课程发展议会和考评局辖下的公开试科目委员会跟进及提出优化方案。课程发展议会与考评局公开考试委员会经详细审议后,通过高中四个核心科目的优化方案并向教育局提出建议。优化方案已获教育局接纳。
现时不少学校的高中四个核心科目已占去逾半或更多课时,学生缺乏多元化的学习经历。是次高中四个核心科目不同程度的优化可产生协同效应,腾出课时和增加课程弹性,为学生创造空间。当优化措施落实后, 高中四个核心科目的课时将不超过总课时一半。学校可透过是次优化课程机会,整体检视和规划课程,按校情和学生需要释出不同程度的空间,照顾学生的多元学习和发展需要。所释放的课时可以便利学校提供更多元选择,如让学生增修一个选修科目(包括应用学习);更深入学习修读科目(基于优化高中核心科目是为学生创造空间和照顾学生多样性的原则,我们不建议学校把释出的课时调拨来教授核心科目);让部分学生在修读数学科的必修部分外再修读延伸部分(单元一/单元二);及/或更积极参与「其他学习经历」、全方位学习活动、发掘其他个人兴趣,以照顾学生的不同兴趣、能力和抱负。
此外,教育局留意到近年开设组合科学和综合科学科的学校数目及修读学生数目持续下降,经与现时仍开办这些科目的学校联系和了解,并由课程发展议会和考评局审视情况后,决定由2021/22学年中四级开始停止开设该两科,以腾出空间让学校同步作出优化课程安排。
为尽快让学生受惠,有关高中四个核心科目、组合科学和综合科学科的安排,将于2021/22学年于中四级起生效。
高中四个核心科目的优化方案︰[资料来源︰「优化高中四个核心科目简介会(新办)」(2021年2月5日及18日)] | |
|  |
|  |
- 英国语文

|  |
|  |
|  |
学校层面的课程规划参考例子︰ | |
- 个案一

|  |
- 个案二

|  |
- 个案三

|  |
- 个案四

|  |
常见问题︰
一、学校层面的课程规划
1.
问︰为何是次优化高中核心科目急于在2021/22学年推行?
2.
问︰为何每所学校只可填写一份问卷,而不是每位教师填写一份?
5.
问︰是次优化高中四个核心科目的安排是否适用于特殊学校的课程?
二、中国语文科
2.
问︰教师可如何融合必修和选修部分的内容以释放课时?
3.
问︰中国语文课程强调开放学习材料,为甚么现在会提供「建议篇章」?这些篇章是否一定要全部教授?
6.
问︰中三中国语文全港性系统评估会因应是次高中优化建议,取消口试及聆听部分吗?
7.
问︰实用写作的设计及评核标准为何?是否把过往卷三的「语境意识」、「整合拓展」、「见解论证」、「表达组织」等置于这部分考核?
三、英国语文科
1.
问︰根据优化建议,学校是否必须从英国语文科释出50小时的课时?
2.
问︰根据优化建议,英国语文课程选修部分将融入必修部分,这是否意味要用更多课时去涵盖以前没有教授的选修单元﹖又如何能释放50小时的课时?
3.
问︰优化建议下英国语文课程课时可能减少,这会否减少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导致英语水平下降?
4.
问︰有甚么措施可加强英语教师对强学术层面的英语运用的理解和支援他们有效推行跨课程阅读和跨课程语文学习?
5.
问︰新建议下卷二写作乙部及校本评亦将不再与选修部分相关,这是否意味选修部分不再重要及将不被评核?
四、数学科
1.
问︰根据现时的优化方案,是否数学科课程内容不减,但整体课时减少50小时?会否令香港学生的数学水平下降?
2.
问︰有些学生按现时课时学习可以达到数学科必修部分第5级或以上的成绩,是否要删减这些学生的50小时课时?是否对这些学生不公平?
3.
问︰是否由学校决定学生只修读数学科必修部分的「基础课题」?若家长将之视为「剥夺学生学习权利」,坚持要学校教授所有课题,学校应如何处理?
4.
问︰教育局是否鼓励学校减少教授数学科必修部分的内容?此举或会对学生/学校造成标签效应,教育局有何回应?
5.
问︰学校在安排学生修读数学科必修部分和延伸部分的不同组合时,可否给予弹性让学生中途改变修读的组别?
6.
问︰既然教育局鼓励学生修读数学科延伸部分单元一或单元二,为何不正式将延伸部分单元一或单元二作为选修科目?
7.
问︰教育局建议学生修读数学科延伸部分单元一或单元二,但现时大学如何看待延伸部分单元一或单元二?是当作是一个选修科还是半个选修科?
8.
问︰如学校将数学科延伸部分单元一或单元二设置在第三个选修科的选项中,那么修读单元一或单元二的学生便未能修读三个选修科,这与教育局的原意是否有所冲突?
9.
问︰优化方案对文凭试数学科必修部分的考卷之内容深浅、形式和长短有什么改变?优化方案会否影响文凭试数学科的国际认受性?
五、公民与社会发展科以代替通识教育科
(注:教育局已于2021年4月1日公布以「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取代原有的通识教育科,并于2021/22学年于中四级起实施。)
1.
问︰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的课程及公开评核的详细内容何时敲定?
2.
问︰公民与社会发展科是否不能采用议题探究的学与教方法?
3.
问︰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的课程为何建议讨论较成熟的议题?
4.
问︰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约150小时的课时是否包括「内地考察」?
5.
问︰学生是否必须到内地考察,学校可否按校本情况安排?
6.
问︰内地考察的详细安排,例如资源、考察地点、次数、日数的要求为何?
7.
问︰如果学生选择不进行内地考察,会否影响其公开试的评级(甚至评为不达标)?
8.
问︰学生需于内地考察后进行专题研习,局方有没有统一的评估准则?
9.
问︰请问有关将学生内地考察的表现列入学校成绩表、文凭试证书、学生学习概览、甚至纳入「大学联合招生办法」(JUPAS)申请中的比赛或活动经验及成就,具体详情为何?
10.
问︰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的课程大纲倾向教授正面的内容,是否不符合以往通识教育科强调的「正反论证」?
11.
问︰既然优化方案的原意是为了释放空间和照顾学生多样性,为何教育局不干脆直接取消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的公开考评部分?
12.
问︰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在国际的认受性会否受到影响?
13.
问︰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的公开考试成绩为何只设「达标」或「不达标」?会否考虑再增设「达标并表现优异」级别?
15.
问︰若新教科书未及在新学年推出,将由局方统一发放教材?
16.
问︰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能否用英文教学?学生能否使用英文撰写考察报告?教育局会否为非华语学生提供教材?
17.
问︰由于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的课程内容及课时将会是原来的一半,学校如何就任教通识科的教师作出安排?
18.
问︰教育局指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将设「课程监察」,透过视学及课程探访监察该科的学与教质素,教育局在监察方面有何明确的「准则/要求」?
19.
问︰特殊学校的课程,尤其是公民与社会发展科会否提供相应的课程大纲予学校作课程参考?
六、应用学习
1.
问︰2021/22学年的中四学生是否可于2021年9月开始修读应用学习课程?
2.
问︰如学校打算于2021/22学年于中四开办应用学习课程,相关课程资料将会于何时公布,让学校有足够时间为中三学生规划中四级的课程?
3.
问︰若学生于中四修读应用学习科目,学生应在什么时候报考文凭试的应用学习科目?
4.
问︰应用学习课程目前多于星期六上课,教育局能否提供更多非星期六开办的应用学习课程,让学校将应用学习课程的课堂纳入正常的上课时间表?
5.
问︰学校可否同时在中四及中五级开办应用学习课程?推行时有何考虑要素?
7.
问︰学生在应用学习课程所取得的成绩将如何汇报?为甚么应用学习不像文凭试甲类科目设五个级别以汇报考生成绩?
9.
问︰应用学习(职业英语)适合哪些学生修读?学生如何报读此课程?应用学习(职业英语)是否可以替代高中英国语文科?
10.
问︰应用学习(职业英语)的成绩与英国语文科文凭试有否任何关联?应用学习(职业英语)的资历是否获得认可?若学生获得「达标」或以上的成绩,对于升学及就业有何帮助?
七、其他 (如﹕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大学收生)
3.
问︰优化高中课程的安排会否影响文凭试的国际认可?
4.
问︰在推行优化方案后,当局会否考虑放宽报考组合的要求,让学生更有弹性选择有兴趣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