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表现评量架构
管理与组织
1. 持份者对学校管理的观感
2. 资源运用
3. 持份者对专业领导的观感
4. 持份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观感
5. 教师专业培训##
学与教
6. 实际上课日数
7. 学习领域的课时百分比
8. 国民教育相关的学习经历
9. 高中科目选择*
10. 持份者对课程和评估的观感
11. 持份者对教学的观感
12. 持份者对学生学习的观感
校风及学生支援
13. 持份者对学生成长支持的观感
14. 持份者对学校气氛的观感
15. 毕业生的出路*
16. 持份者对家校合作的观感
学生表现
17. 情意发展^
18. 中一入学前香港学科测验成绩*#
19. 公开考试成绩*
20. 学业增值表现*#
21. 参与全港性校际比赛的学生百分比
22. 参与制服团体或社会服务活动的学生百分比
23. 学生出席率
24. 处于可接受体重范围的学生百分比
25. 体适能表现
## 特殊学校部分不适用
* 小学不适用
# 特殊学校不适用
^ 相关数据取自情意及社交表现评估套件
中学、小学及特殊学校各有不同的学校表现评量项目,学校表现评量概览可于学校的数据电子平台下载。
学校每年搜集优化的学校表现评量,以便更聚焦七个学习宗旨进行「策划─推行─评估」的自评循环,并将有更大空间减省现时的校本问卷调查,让教师的工作量得以减轻。此外,有关新增的学校表现评量项目(例如有关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参与全港性校际比赛的数据),学校一般已每年搜集及储存,这些恒常数据只需稍作整理归类便可提交。教育局亦已推出优化版「学校发展与问责」数据电子平台,继续以「一站式」的模式帮助学校搜集和管理自评数据,包括提供以平板电脑进行网上持份者问卷调查和情意及社交表现评估的功能,有助减轻教师相关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