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津贴中学议会助理义务秘书、皇仁旧生会中学 许建业校长
日期: 2025年7月21日
校外评核(外评)是辅助学校自评的措施。然而,不少教育界同仁对外评持保留的态度,除了需准备文件,还得安排活动(尽管局方表明毋须特别安排),更要开放校园接受「外人」评鉴,或多或少带来压力。
我很荣幸获得教育局质素保证组的邀请,于五月担任外间评核人员。外评犹如一面镜子,不仅为受评的学校提供契机,进一步了解自身的强项和需注意的地方,参考外评队的建议,不断改进学校的工作;同时让作为评核人员的我反思自己学校可以完善优化的地方,借镜受评学校的良好做法,求取进步。因此,外评虽有压力,但学校提升工作效能,帮助学生学得更好,亦能促进跨校交流、推动校长和老师共同思考,为优化学与教携手努力。
外评队需在有限时间内观课、观察学生活动,更要与不同持份者交流。坦白说,工作强度实在不亚于处理日常校务。不过,外评让我有机会与受评学校的校长,以及外评队的校长进行交流,就现时面对的难题共同探索解决良策,分享各自在学校推行的良好措施;同时每当我想到能为香港学校教育的发展出一分力,辛劳便化为无比的满足与动力!
这次是我第二次担任外评人员,距离上次(2023年3月)已有两年之久,彼时「优化学校发展与问责架构」尚未完全推行。这次外评使我感受到优化前后的分别。学校在自评时更重视学生的实质表现,更着重数据的运用。这次外评队于集体判断会议常以七个学习宗旨为讨论基础,评论学校的工作,一方面肯定学校人员的努力,为他们的工作能促进学生学习,扶掖学生成长而感到欣喜;另一方面,因应校情和按照教育局的指引,为学校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 期望做到「校情为本,对焦评估」。
外评工作开始不久,我校收到教育局通知,将于五月底进行重点视学。这次担任外评人员的经验让我更有信心鼓励同事以正面心态积极面对,并从中学习和反思。
(作者曾于其他平台发表相关内容,并已授权本局于此网页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