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 返回
目录 > 有关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层面
-
幼稚园教育
-
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评估
-
基本能力评估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生涯规划教育及升学就业辅导
-
生涯规划教育
-
商校合作计划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安全事宜
-
学生安全
-
校巴服务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非华语学童
-
非华语学童教育服务
-
最新资讯
-
概览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计划及设施
-
计划
-
设施
< 返回
目录 > 教师相关 >
资格、培训与发展
-
资格
-
培训
-
发展
< 返回
目录 > 学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报告
-
审计署署长第三十九号报告书小学教育
主要內容

相关文章/报道

Header Background

抱持信念,并肩同行
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共同推动国民教育

香港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联会创会主席 梁永鸿博士

日期: 2025年7月23日

最近,教育局上载了2023/24学年最后一批学校的校外评核(外评)报告总结章节。笔者服务特殊学校多年,亦曾担任外评队伍的外间评核人员。作为业界的一份子,笔者希望藉此机会跟大家分享几点体会。

早前坊间对于特殊学校推动国民教育有不同意见,例如有关特殊教育(特教)课程须涵盖《宪法》及《基本法》教育的学习内容。事实上,无论是普通学校或特殊学校,均须按照课程发展议会的建议,在「同一课程架构」原则下,让学生享有应得的教育机会,因此,特殊学校教师会以其专业知识和能力,为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提供符合他们心智发展的课程及学习机会。

大家随意在互联网上搜寻,也会发现特殊学校介绍自己的课程时,总会提及「同一课程架构」这个概念。这个架构灵活而开放,学校能因应学生的能力、兴趣,以至学习特性,调适学习内容、学与教策略、评估模式等,以照顾学生不同的需要。学生即使有特殊教育需要,他们的学习权利不能因为各种障碍而被剥夺。帮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发展潜能、融入社会,乃至认识国家,体验中华文化,是学校应尽之责。

课堂内外的学习至关重要,我乐见特教同工努力于不同的学习活动中,积极推动学生参与各类的比赛和表演,加强中华文化的学习,营造良好氛围,培育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不少学校选择以绘本形式介绍中国古代的英雄人物,让学生认识中国历史故事;同时,这些学校也设计了奖励计划,鼓励学生实践传统美德;这不仅有助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够启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谈到国安教育,有些人或许会有疑问:「特殊学校是否做得到?」事实上,国家安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特殊教育的教师拥有丰富的创新教学方法,并会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若选取学习材料时能做到取之生活及授之课堂,便能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教师可以透过介绍警察和管理员等维持秩序的人,并以不遵从交通灯号过马路或插队的行为作为例子,解释不遵守规则的后果,让学生认识社会法律和规则对市民生活的重要性。另外,考虑到学生普遍喜欢动物,数学科老师可以利用全国数量不多的动物如熊猫来教导「有」、「没有」等概念,同时提醒学生如果不希望失去这些动物,就应该好好保育它们;这不仅培育学生尊重生命的价值观,亦自然连系「生态安全」的学习元素。有些学校又会藉学生感兴趣的「粤剧」及「变脸」活动,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会融入中华传统艺术的学习元素,并提供机会让学生尝试将课堂所学应用于校内或社区的粤剧表演活动,期望学生能通过相关体验,慢慢对中华文化滋养情意,让中华文化得以保存、传承和发展。诚然,上述各个学习过程需要教师对课题有深切了解,才能信手拈来,并因应学生能力在相关课题自然连系国民教育和国安教育的学习元素。

对于如何在课程上适切连系,学校仍可持续进步;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经历也不只于课堂上,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同样重要。我们要相信学生的潜能,抱持信念,通过不同的方法,与学生共同经历,尽力让他们认识国家,如在特殊学校进行升旗礼,让学生通过参与仪式,体会和感受仪式的庄重严肃,从中学习应有的礼仪。我们要抓紧机会,布置适切的活动,让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笔者相信特殊学校能按学生的能力和需要,发展校本的调适课程;特教同工会一直本着每位学生均是可教和可成才的态度,照顾每一位学生。我们亦需要教育局为学校提供专业意见和支援,以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及自我完善。在教育界的携手努力下,定能并肩同行,为不同需要及能力的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和均等的学习机会。

(作者曾于其他平台发表相关内容,并已授权本局于此网页发布。)

Footer Backgr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