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 返回
目录 > 有关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层面
-
幼稚园教育
-
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评估
-
基本能力评估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生涯规划教育及升学就业辅导
-
生涯规划教育
-
商校合作计划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安全事宜
-
学生安全
-
校巴服务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非华语学童
-
非华语学童教育服务
-
最新资讯
-
概览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计划及设施
-
计划
-
设施
< 返回
目录 > 教师相关 >
资格、培训与发展
-
资格
-
培训
-
发展
< 返回
目录 > 学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报告
-
审计署署长第三十九号报告书小学教育
主要內容

相关文章/报道

Header Background

同一架构.多元共融:帮助不同学生建构独特的成长轨迹

香港特殊学校议会主席 李静雯校长

日期: 2025年9月16日

教育局于本学年(2024/25)继续公开校外评核报告总结章节,展示各类学校在推动国民教育、STEAM教育和照顾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努力。作为业界的一份子,笔者认为公开总结章节的政策能彰显我们的努力与成就,并促进社会对特殊教育工作的了解与支持。

在「同一课程架构」的原则下,即使学生在智力、语言、社交等方面存在障碍,他们仍有权利接受与普通学校学生相同架构的课程,当中包括国民教育和STEAM教育。特殊学校会根据学生的能力与需要,灵活调整学习内容、教学策略与评估方式,例如有智障儿童学校会设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相关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学习光与影原理的同时,亲身体验皮影戏制作,从而加深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欣赏和认同。

细读多份特殊学校的外评报告,笔者乐见特殊学校普遍积极推广中华文化,通过在课堂和全方位学习活动中渗入相关学习元素,让学生从体验中认识和欣赏中华传统文化,例如有学校以「茶文化」为主题,设计价值观教育课程;亦有学校举办「动感华服日」,在课堂内教授学生华服的特色,并让学生穿着华服进行汇报,展示所学和体会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特殊学校的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会因应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设计学习活动,例如有智障儿童学校连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滑轮、杆杆、立体图形等知识,制作简易的游乐园模型,通过实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解难能力,鼓励他们在互动中表达个人想法;亦有学校善用新校舍工程的契机,为学生提供生活创意灵感,让学生动手动脑设计「校园警报器」,从保安的角度导入,促进学生综合应用科学及编程的知识及技能,亦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外评人员亦给予「构思良佳」的评价。

特殊学校向来重视国民教育的推动,例如有肢体伤残儿童学校因应学生对奥运会的关注和兴趣,融入研习活动,学生透过资料搜集,认识中国国家冰壶队的成就及提升国民身份认同外,亦思考如何令此活动普及化,并设计「桌壶球」让坐轮椅的同学以另一形式体验此项趣味活动,提升校内关爱文化及共融气氛。配合数字教育的推广,特殊学校积极于学与教中融入资讯科技,例如:运用延展实境系统(XR Cave),结合不同学科进行延伸学习活动,连系国民教育元素,并无碍于时间、地域及体能限制,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中国传统节日活动、了解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及探索国家的航天科技等,加强学生认识中华文化及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外评报告一方面肯定学校的努力和重点工作的优点,另一方面因应校情提供具体建议,促进特殊学校在学与教策略、自评工作及课程设计等方面持续发展和进步。现时,教育局只上载外评报告总结章节到局方网页,是否上载整份外评报告仍由学校自行决定。观察所见,不少接受外评的学校,亦已配合局方政策,上载外评报告到其网页,共同提升透明度和体现问责精神。公开外评报告总结章节提供了专业对话与互学交流的契机,学校在跟进外评报告改善建议的同时,可细阅其他学校的外评报告,参考他校的有效策略和措施,并因应校情和学生需要,借鉴取法。

公开外评报告总结章节有助提升社会对特殊教育的认识,让家长和社会人士更理解我们面对的挑战和为学生付出的努力。教育局就「优化学校发展与问责架构」的推行,在过去数年已举办不少专业发展活动,期望教育局在往后举办相关活动时,能就特殊学校的情况加以阐述及提供沟通平台,协助学界正确理解特殊学校外评报告的内容,并促进不同学校之间的交流。

特殊学校是香港教育整体的一部分。我们在同一课程架构下,以独特而专业的方式,实践教育的多元共融精神,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教育不应为差异划上界线,而应为每个生命打开机会之门。让我们在同一课程架构下,并肩同行,培育每一位可教可成的学生。

(作者曾于其他平台发表相关内容,并已授权本局于此网页发布。)

Footer Backgr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