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 返回
目录 > 有关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层面
-
幼稚园教育
-
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评估
-
基本能力评估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生涯规划教育及升学就业辅导
-
生涯规划教育
-
商校合作计划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安全事宜
-
学生安全
-
校巴服务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非华语学童
-
非华语学童教育服务
-
最新资讯
-
概览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计划及设施
-
计划
-
设施
< 返回
目录 > 教师相关 >
资格、培训与发展
-
资格
-
培训
-
发展
< 返回
目录 > 学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报告
-
审计署署长第三十九号报告书小学教育
主要內容

新入职教师培训课程 - 常见问题

 

A. 培训要求及对象
1.
为什么新入职教师必须参与培训课程?有何培训要求?
2.
哪些教师是新入职教师培训课程的对象?
3.
新入职的「以英语为母语的英语教师」(NET) 及非华语教师是否需要完成有关培训?如需要,是否有适合他们修读的课程?
4.
如何界定新入职教师的首次任职日期?
5.
新入职教师需在「入职首三年内」完成培训,如教师在这段期间离职,学校应如何计算修读期限?
6.
教师如何确认自己是否新入职教师?若属新入职教师,又如何得知自己的首次任职日期及修读新入职教师培训课程期限何时届满?
7.
承接问题6,如果教育局电子化服务入门网站的「新入职教师培训课程」页面中的「首次任职日期」显示「不适用」,这代表甚么意思?
8.
学校可以如何得知校内新入职教师的培训期限,以便跟进他们的进修情况?

B. 培训内容
1.
新入职教师课程核心培训包括什么内容?一般会在什么时候举办?
2.
新入职教师「T-标准+」网上课程与「T-标准+」学校培训资源套有何分别?
3.
新入职教师如获学校安排带领学生交流团到内地考察,相关的工作经验可否代替教育局所举办的「新入职教师内地学习团」进修要求?
4.
如新入职教师在入职时已通过《基本法及香港国安法》测试考核,相关成绩可否代替修读教育局所举办的「《宪法》、《基本法》及国安教育培训课程」?
5.
部分新入职教师在首三年或会修读教育文凭或硕士课程,有关时数可否用作计算新入职教师培训课程?
6.
一般学校均会为新入职教师提供启导课程或支援计划,这些校本专业发展课程和计划的时数可否算作教育局的核心培训?另外,是否所有在教育局培训行事历上的课程均属选修课程?
7.
校本专业发展活动,例如共同备课、同侪观课、校内科组会议等的时数是否可计算在选修部分?

C. 报读课程 
1.
新入职教师可以如何得知教育局即将举办的核心培训课程?
2.
新入职教师可以如何报读核心培训课程和选修培训课程?
3.
教育局是否提供足够的核心培训课程名额供新入职教师报读?教师会否因名额不足而无法于限期内完成?
4.
尚未正式入职的准教师可否预先报读新入职教师核心培训课程?

D. 检视培训进度 
1.
新入职教师可以如何检视自己的培训进度?
2.
学校可以如何检视新入职教师的名单及其培训进度?
3.
为何学校在检视电子化服务入门网站内的新入职教师名单时,仍然看到已届修读期限并完成培训要求的教师?这是否代表学校仍需跟进他们的培训进度?
4.
若教师已完成非透过教育局培训行事历报读的培训课程,可以如何输入相关纪录,以计算在「新入职教师培训课程」选修培训时数之中?
5.
如新入职教师在入职首三年内曾离职,之后重新获公帑资助学校聘用,届时需要重新修读已完成的课程吗?
6.
学校需向校董会/法团校董会/学校管理委员会提交教师培训时数纪录,校董会/法团校董会/学校管理委员会应如何跟进或运用有关资料?
7.
如新入职教师因个人原因,未能于首三年内完成核心培训课程,可以怎么办?

E. 未符合核心培训要求的教师 
1.
教育局会向未符合核心培训要求的新入职教师及其学校采取甚么跟进行动?
2.
未符合核心培训要求而接获警告信或劝喻信的教师,原任学校可以继续聘用他吗?
3.
如有关教师在接获警告信或劝喻信后转校,又或中断服务后重投教学行业,公帑资助学校可以聘用他们吗?
4.
未符合核心培训要求而接获警告信或劝喻信的教师在完成核心培训要求后,学校可否随即以其他形式(包括常额、合约、月薪临时教师等)聘任他们?
5.
如未符合核心培训要求而接获警告信或劝喻信的教师转到另一所公帑资助学校或继续在原任学校任教,但拒绝报读指定课程,教育局有何跟进行动?
6.
如学校聘用未符合核心培训要求而接获警告信或劝喻信的教师,却没有以日薪形式聘任并通知教育局跟进他们的培训进度,将要承担甚么后果?

F. 其他
1.
新入职教师是否需要达至每三年周期内参与不少于150小时持续专业发展活动的「软指标」?
2.
有学校表示,教师参与内地专业培训及交流项目需要聘请代课教师,教育局会否增加政府津贴以配合教师的培训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