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 返回
目录 > 有关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层面
-
幼稚园教育
-
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评估
-
基本能力评估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生涯规划教育及升学就业辅导
-
生涯规划教育
-
商校合作计划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安全事宜
-
学生安全
-
校巴服务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非华语学童
-
非华语学童教育服务
-
最新资讯
-
概览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计划及设施
-
计划
-
设施
< 返回
目录 > 教师相关 >
资格、培训与发展
-
资格
-
培训
-
发展
< 返回
目录 > 学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报告
-
审计署署长第三十九号报告书小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公共及行政相关 >
招标公告
-
招标公告
-
工程招标公告
主要內容

[资料库] 局中人语

 

 

 

 

 

 

以平常心看待通识教育科考试作答语言的问题

 

教育局首席助理秘书长(课程发展) 张国华博士

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发展及教育评核总监 张光源博士

 

新高中课程将于2009年9月实施,首届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亦将于2012年举行,考试及评核局(考评局)与教育局现藉此机会,阐释通识教育科公开考试应考语言选择问题。

 

通识科考试应考语言选择与微调中学教学语言的关系

教育局于2006年6月发出通告,原则上认同「英中应采用英语教授通识教育科」,但亦同时提出为时四年的「过渡安排」,容许英中在这段过渡时期内,弹性选择以何种教学语言教授通識教育科,让英中有足够时间为采用英语教授通识教育科作好准备,而考评局则会为通识教育科的公开考试提供中英对照的试卷,以配合这项过渡安排。

今年6月,教育局向学校发出第6/2009号通告,宣布微调中学教学语言安排,让学校可弹性选择教学语言,将不会再分为「中中」和「英中」。在高中阶段,所有学校可因应学生能力和需要,按专业判断,决定非语文科目包括通识教育科的教学语言,故此现时的英中无须以英语教授通识科,这便基本改变了2006年所定的要求,于过渡期提供通识教育科「双语试卷」的前提便不复存在,「过渡安排」亦应重新检视。因此,考评局建议在通识教育科公开考试的安排上,与其他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科目看齐,只提供中文或英文考卷,考生须在报考时选择以何种语言应考;考试时,亦只向考生提供其所选语言的考卷。

当政府引入新的政策时,考评局便有责任紧随政策的转变而重新检视有关措施,以配合新的政策,这样的转变,决不能跟「不遵守诺言」相提并论。

 

议题探究的课程设计

课程、教学与评核三者是互相配合的。通识教育科的课程是由「自我与个人成长」、「社会与文化」及「科学、科技与环境」三个范围组成,并以单元为基本单位,采用议题探究的方式学习。各个单元围绕一个与学习范围相关的基础概念而设计,并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三个学习范围并不是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互有关联,学生从一个学习范围所掌握的概念和知识,可应用于另外两个学习范围之中。以上各项必须互相配合,才能构成这个科目的完整学习内容。

事实上,教师在处理通识教育科的同时,往往涉及处理与教学议题相关的其他单元,所以,通识教育往往也是跨单元教学,如每个学习单元,只是独立地教学,实难以将整体课程的基础概念联系起来,例如:教授公共衞生议题时,会有『预防』、『控制』、『治疗』等单元的相关概念,也有『合作』、『冲突』、『沟通』等基础概念,而这些概念也可以把个人、香港、中国以至国际社会、全球环境、科技发展等联系起来,以体现课程的完整性。

 

跨单元方式设计考题

通识教育科的评核与其课程设计的理念相符,着重学生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的能力,故此考题是以跨单元方式设计的,以反映通识教育的跨单元教学。考生回答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从不同单元和以不同语言所编写的学习材料中所掌握的知识和概念,并从现实层面对社会议题作多角度分析,例如在讨论能源问题时,会涉及个人、社会及科学不同范畴的知识;故此使用不同语文教授不同单元,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做法。既然通识科以跨单元方式设题,以一种语言应考,符合考生利益。

掌握和懂得运用概念是本科评核要求的重点。考生需掌握概念、留意时事,在探究议题时,融会不同单元,故此学校宜培养学生以一种主要语文作思维及表达论点的工具,贯串学校教学、平日课业、校内及公开考试,令各环节相互配合。

 

总结

微调中学教学语言安排,让学校不再分为「中中」和「英中」,而可因应学生的能力和需要,配合校本情况,运用专业判断,决定以何种教学语言教授通识教育科;再者,考评局今年6月发问卷给各日校,调查因应这发展,学校能否作出应考语言的选择,超过87%的学校已回覆,其中超过95%的学校能够选择作答的语言。目前各科考评资料已发送至学校。各科的样本试题、评卷参考、等级描述及作业示例,亦已在2008/09学年于座谈会上跟各学校教师讨论及解释,教师及学生在现阶段所掌握的考评资料,较2006年时更为丰富。我们深信,在多方面努力下,学校应能为学生应考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作最好的准备。

 

二零零九年八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