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頁面
< 返回
目錄 > 有關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層面
-
幼稚園教育
-
小學教育
-
中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評估
-
基本能力評估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
-
生涯規劃教育
-
商校合作計劃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安全事宜
-
學生安全
-
校巴服務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非華語學童
-
非華語學童教育服務
-
最新資訊
-
概覽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計劃及設施
-
計劃
-
設施
< 返回
目錄 > 教師相關 >
資格、培訓與發展
-
資格
-
培訓
-
發展
< 返回
目錄 > 學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報告
-
審計署署長第三十九號報告書小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公共及行政相關 >
招標公告
-
招標公告
-
工程招標公告
主要內容
< 回上頁

改革通識 學生為本

教育局局長政治助理施俊輝

  自通識教育科在2009年9月成為高中必修科以來,社會的爭議不休。當時已有業內人士擔心公開試的倒流效應,會令通識科教學流於應試化,無法達到培育學生明辨思考能力的課程目標。亦有意見認為,學生在缺乏穩固和有系統的知識理論基礎下討論時事議題,會導致課堂討論空泛,有意義的探究空間不足。

推行十載 荊棘滿途

  那些年,我是第一批任教新高中通識科的教師,對這些批評仍記憶猶新。事實上,當時除了社會上的不同聲音,學校也要面對家長的種種疑問。由於大部分家長都沒有修讀過通識科,他們普遍較難掌握它的課程目標和考評準則。依稀記得,就學校為何不採用參考書的問題,我和同事便花了一整年的時間向家長說明,才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可是,社會始終對通識科的推行缺乏信任。面對永不止息的爭議,甚至 被取笑「通識、通識,通通唔識」,學科的發展確實舉步維艱,愈來愈得不到整體社會的支持。

保持信心 靈活應變

  早幾天,教育局公布通識科改革的重點,按原有的課程宗旨及目標,精簡課程內容,鞏固知識基礎,優化教材及考評安排,並會設立「適用書目表」。局方希望為同學創造空間,釋放考試壓力,並減輕師生工作量。同學可利用騰出的空間多讀一個選修科,或者參與其他學習經歷,這符合他們的學習利益。

  改革方案公布後,我明白部分教師會為專業前景感到憂慮。走筆之際,剛收到一位教育學院同學傳來的短訊,提到他的學校有四位專科專教的同工,希望了解教育局有何措施協助通識科教師轉型。我是過來人,也看到教師們都投放了不少心血在學科的發展上。然而,通識科的目標,正是培養同學們終身學習的能力,協助他們應對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教學相長,通識科教師亦一定有能力在轉變的環境中成長,透過參與不同培訓課程,在專業發展上持續增值,不斷提升自己。

  初入行時,我沒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個通識科教師。大學時期修讀數學和經濟的我,本來被聘請任教數學科。其後適逢推行通識科,學校安排我加入通識科團隊。當時,科組內也有任教語文、歷史、地理、經濟等學科的同事。雖然來自五湖四海,但我們都多才多藝,勇於接受挑戰。經過參與教師培訓課程,大家對學科的課程詮釋、學習評估、專題探究等範疇有了基本認識,足以勝任教學工作。

  眼前的轉變,確實對整個教育系統帶來一些影響,但我相信通識科教師有能力應對新挑戰。日後的新課程仍屬必修必考,教育局會舉辦研討會和工作坊,以及配合課程內容的內地考察,讓教師更準確掌握科目的理念、宗旨和教學法。由於重整後的課程包含現時通識科的內容,現任通識科教師可以勝任教授經修訂的課程。

學生為本 重新出發

  新課程的一大特色,是所有同學都獲得到內地考察的機會,讓他們親身認識國情和國家發展。雖然細節尚待敲定,但是今時今日,學習再不能只局限在課堂內,停留在書本上的知識。走出課室,沉浸於體驗式學習之中,更能提升同學的學習動機,學與教效能往往更高。不論是科技、環保、歷史、地理、文化等領域,內地不同省市都有非常豐富學習資源,供同學們深入探索。相信考察團將是同學在高中階段一次難忘的學習體驗,而且他們會從中獲益良多,終身受用。

  年前,我曾經擔任一個中學生公共政策倡議比賽的評審,題目是「通識科去留?」。部分參賽者當時提出的優化通識科建議,包括簡化課程和評核內容、改變同學只關心成績和考試技巧的觀念等,都與教育局的改革方案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些年來,社會對通識科已經有非常詳細的討論,是時候讓教育回歸教育。冀望大家能讓冠以新名稱後的科目重新出發,以同學的學習利益為大前提,攜手為培育具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新一代而努力。

2020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