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各界參與 成就教改事業
教育改革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作,需要全社會參與,因為培養人才全社會都有責任。教統局承諾全方位支援老師,同時也希望校本的參與,逐步落實教改。還有更重要的是家長的全力合作,大家同心同德,以學生的利益為依歸。
全方位支援 釋教改疑慮
課堂是教改效應直接或間接發生的平台,教改的效應必須在學生的學習上體現出來,而教師在當中擔當了關鍵的角色。教育是以人影響人的工作,教師必須有足夠的空間照顧學生,所以教師的工作量一直是政府關注的問題,但政府難以為個別學校安排教師的工作。
因應教改的需要,教統局已為學校提供額外資源及人手,例如:學校發展津貼、圖書館主任、外籍英語教師、課程發展主任、優質教育基金及更靈活的撥款安排,讓學校有更多自主和靈活性,按學校的實際需要,妥善調配人手,避免產生「樽頸現象」。
我們希望校長和校董會發揮領導作用,清楚認識教育改革背後的理念,按學校的發展階段和未來的計劃,理順教學活動,訂立優先次序,重整工作流程,減少非必要的會議和行政工作,並引入社會和家長對教師的支援;也希望校方減少老師兼教的科目和級別,這樣既可減輕教師的工作量,亦有助提升教學效能。教統局會安排學校間多分享成功經驗和管理心得。
教統局亦為學校提供多方面的專業支援,包括校長和教師的持續進修及到校的專業支援服務;同時製作不少教與學資料,在網上發放;更不時舉辦教師專業交流活動,鼓勵教師分享成功教學經驗。我們希望來年可以組織前線教師成立專業發展網絡和加強到校的支援服務,希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專業而勤奮的好老師,我們要加以表揚和愛惜,為教育界樹立榜樣。第一屆的「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選舉結果,將於今年公布,希望藉此向教師表示敬意和尊崇,也建立家長們對香港教育的信心。
校本參與 落實教改
教改的落實,需要學校的積極參與。教統局推行校本管理的目的正是下放權力,讓學校有更大發揮專業自主的空間,因應學校本身發展的需要,有策略性和有針對性地把精力投放於發展強項,改善弱項,訂定各項改革的優次緩急,使學校持續發展,不斷進步。
學校自評計劃為學校提供有效的工具搜集數據,進行自我檢視。提升自我完善的意識涉及文化的改變,是教改的核心問題,也是確保持續進步的最佳方法。
政府投放給學校使用的公共資源不少,增加家長、教師和社會人士的參與,提高透明度,加強問責性亦是順理成章,當中並不存在對學校和教師的不信任。有論者質疑教統局藉校本管理和學校自評加強中央對學校的監控,實在是過慮。
為教改增添動力
為家長提供多元化的學校選擇一直是教改的策略之一。我們認為增建新的直資學校,可以和緩新升中派位制度下因隨機性較大而未能滿足家長意願的情況。這項政策的目的,是為教育界注入活水,提升教育質素。事實亦證明市場力量的確有助推動教改。目前直資學校佔總學額的比例低於百分之四,談不上是過份倚賴市場機制。
結語
從過往三年多集體努力的成果,可以肯定教改的方向是正確的。雖然路途充滿荊棘,只要教育界、家長和社會人士共同努力,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最終我們必會取得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