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五年四月二十七日(星期三)
天主教學校教師日2005
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致辭全文
陳日君主教、各位嘉賓、各位校長、各位老師:
「育苗同甘苦、主愛伴我行」是今天活動的主題,多謝大會的邀請,讓我能夠與大家分享點滴的感悟和體會。
「甘苦」二字使我聯想到,長期以來,人們都以「辛勤的園丁」、「春蠶」、「紅燭」、「舌耕」來形容教育工作者。由此可見,教師工作的本質是艱辛的。不過,教育工作的回報亦是豐厚的。教師不僅是人類智慧的傳播者,更是美好心靈的塑造者,因而贏得「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美譽。教師除可從學生的進步中獲得勞動的直接成果外,還可享受桃李滿門的樂趣。學生們的一聲聲問候、一張張敬師卡、一封封來信,常使老師們心花怒放。
近代中國思想家梁啟超先生在《教育家的自家田地》一文中引用《論語‧述而篇》來說明,教育工作者的苦與樂,在乎他們能否在工作中「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他認為「學不難,不厭卻難;誨人不難,不倦卻難」。厭倦是一種心理現象,要征服厭倦的心理,先要看到工作的意義,亦只有同儕間甘苦共嘗,相濡以沫,才能從辛勞中嘗到快樂。梁啟超先生認為,只要以「和學生賽跑」的精神去做學問,自然會學而不厭;只要以「教好」學生為己任,自然會誨人不倦。「不厭不倦」,即教育工作快樂之所在。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質素,師德為本。師德包括教師的信念、職責、態度、作風和儀表。一位內地的中學老師在談到師德的時候,有以下一段肺腑之言︰
「我是一名平平凡凡的教師,是萬萬千千普通教師裏的一員。每天迎着晨光登校,披着月光歸家,在日光燈下批改。一日日,一年年,這些辛勤的園丁譜寫了篇篇教育詩章。我們雖然電台無聲,但我們的聲音卻永遠縈繞在學生的耳畔,鼓起他們理想的風帆;我們雖然報刊無名,但我們的名字連同形象卻永遠銘記在學生的心窩裏,成了他們在人生路上奮進的旗幟。」
這番話可有在大家心裏引起共鳴呢?面對今天的挑戰,教師能否同甘共苦,視乎面對處境的心態。兩年前的沙士期間,有一天我坐的士時隨口問司機︰「生意好嗎?」。他臉色一沉回應︰「好什麼?到處都不景氣,每日駕十多小時車都賺不到錢,真令人氣結。」接着他開始抱怨政府無能、社會不公,所以人很無望。他怨天尤人的工作態度,不單影響自己的心情,亦令顧客不好受。
換上另一位司機,同樣的問題,他的答案是︰「沒錯經濟不景氣,所以我的工作時間也要加長,不過,日子還是過得開心的。」問他快樂的秘訣,他說︰「我總是換個角度來想問題。駕車是客人付錢請我遊車河。像前幾天載一對情侶到淺水灣看夕陽,他們下車,我也下車吃碗魚蛋粉和欣賞日落的美景。」這位司機保持快樂的秘訣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心理學家發現,快樂其實是一種習慣,不管大環境如何改變,也動搖不了情緒智商高的人保持快樂的決心。只要我們以另一種心態去看待自己的工作,我們就可以享受快樂。
身為教育界的一分子,我的工作動力與各位教師一樣來自學生。每當我接觸到天真爛漫的小學生,便會把一切煩惱拋諸腦後;當我見到創意澎湃,伶牙俐齒的中學生,內心便會感到非常鼓舞;當我遇到受盡挫折的雙失青年,便會鞭策自己加倍努力,改善教育制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年青人的多元智能;當我與卓越的教師對話,我頓時肅然起敬,亦對教育的前景充滿信心。無論教育改革帶來多少風雨,我始終堅信教育是人類最崇高的事業,教師是最值得尊敬的職業。
一直以來,天主教教區辦學團體都積極支持香港教育事業的發展。在座的校長們、老師們日以繼夜為培育我們的下一代作出貢獻。我謹藉這個難得的機會,向大家表示由衷的敬意,並祝願大家能夠做好學校的工作,把課堂變成師生都嚮往的地方,把教育理想化成滴滴清泉,滋潤萬千桃李,結出纍纍碩果。
多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