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頁面
< 返回
目錄 > 有關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層面
-
幼稚園教育
-
小學教育
-
中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評估
-
基本能力評估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
-
生涯規劃教育
-
商校合作計劃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安全事宜
-
學生安全
-
校巴服務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非華語學童
-
非華語學童教育服務
-
最新資訊
-
概覽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計劃及設施
-
計劃
-
設施
< 返回
目錄 > 教師相關 >
資格、培訓與發展
-
資格
-
培訓
-
發展
< 返回
目錄 > 學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報告
-
審計署署長第三十九號報告書小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公共及行政相關 >
招標公告
-
招標公告
-
工程招標公告
主要內容
< 回上頁

香港資優教育雙年會議2014致辭全文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四日(星期四)

香港資優教育雙年會議2014

教育局常任秘書長發言要點

 

鄭慕智博士、吳大琪教授、各位嘉賓、各位校長和老師

 

        首先,我謹代表教育局歡迎各位出席「香港資優教育雙年會議2014」。

 

引入主題

 

2.     「人盡其才」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理想。每個孩子都可教,都有他的特長,問題在於我們是否懂得發掘、欣賞、鼓勵和培養;而對於特別資優的學生,我們需要提供適切的培育,幫助他們盡展才華。

 

育才建港

 

3.     特區政府一直積極推動資優教育。二零零三年,教育局課程發展處成立了資優教育組,專責推動資優教育,帶領學校發展校本資優教育課程,為學校開發教學資源,以及加強校本資優教材。資優教育組為教師提供有系統的培訓,為學校提供財政和專業支援,為資優學生提供適切而富挑戰性的學習經驗。

 

4.     為了更聚焦地推行資優教育,我們在二零零七年成立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現時,已有接近七成中、小學推行校本資優教育,而超過八成中、小學已安排教師參加資優教育專業發展課程。此外,我們也為學生家長和對資優教育有興趣的人士提供培訓和輔導服務。

 

5.     要發展資優教育,除了靠政府努力外,亦需要其他持份者參與。近年,我很高興見到許多大學和社福機構陸續開辦不同類型的資優課程,並為資優生提供輔導服務,與教育局一起推動資優教育。

 

6.     此外,我們亦致力增加市民大眾對資優教育的認識,透過不同渠道,例如報章專欄、專題展覽和教育會議等,讓普羅大眾認識資優生的特質和資優教育的重要性。現在,「資優生」、「資優教育」這些名詞對一般香港市民來說,已不再陌生。

 

7.     在各方攜手努力下,培育資優生的工作已漸見成效。幾年前,我們提到香港的資優生,大家可能會想起陳易希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但今天我可以很高興地告訴大家,以香港學生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數目已超過10顆。事實上,香港學生在許多國際比賽中屢獲殊榮,例如在今年舉辦的「第十屆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中,香港學生便獲得五金四銀的卓越成績!這是二零零六年本港首次派隊參賽以來的最佳成績。在最新的「第65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中,香港學生也取得歷年最佳的成績,令香港再添三位「星之子」和「星之女」。

 

8.     二零一零年發表的一項全球資優教育調查報告(The Tower Group Report)指出,香港的資優教育發展完全符合全球的發展趨勢,某些方面更具有前瞻性,例如我們提倡以「三層架構模式」發展校本資優教育,讓資優生得到全面的培育。此外,我們凝聚不同持份者的力量,採取全校、甚至是全民參與的模式,營造有利資優教育持續發展的環境。這些工作和發展策略,得到海內外的教育工作者廣泛認同。

 

9.     我們今天取得的成就,是各位教師和從事資優教育工作或研究的同工同心協力的成果。在座各位同工都是推動資優教育的有心人。你們都是發掘學生長處和強項的伯樂,也是幫助學生發揮才華的園丁。

 

10.   展望將來,我們不能自滿,反而我們應繼續深化校本資優教育工作,讓學校以校本資優教育作為切入點,提升教師在照顧學生學習差異方面的能力,從而提高學校的整體教學水平。「資優教育普及化,普及教育資優化」是我們發展資優教育的方向,為香港儲備良才以創建更美好的未來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寄語

 

11.   今年已是教育局及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協辦的第五屆資優教育會議。今年的主題是「人才建港,我育人才」。二十一世紀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年代,我們必須以更宏觀和前瞻的思維,整體規劃育才、留才、攬才等策略,才可使香港這個彈丸之地,繼續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亮。讓我們攜手努力,同心同德,向着實踐「人才建港,我育人才」的目標邁進,為社會培育善於面對挑戰和抓緊機遇的年輕人。

 

12.   多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