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頁面
< 返回
目錄 > 有關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層面
-
幼稚園教育
-
小學教育
-
中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評估
-
基本能力評估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
-
生涯規劃教育
-
商校合作計劃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安全事宜
-
學生安全
-
校巴服務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非華語學童
-
非華語學童教育服務
-
最新資訊
-
概覽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計劃及設施
-
計劃
-
設施
< 返回
目錄 > 教師相關 >
資格、培訓與發展
-
資格
-
培訓
-
發展
< 返回
目錄 > 學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報告
-
審計署署長第三十九號報告書小學教育
主要內容
< 回上頁

數字教育研討會暨媒體和資訊素養學與教影片分享會致辭全文

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李美嫦太平紳士
數字教育研討會暨媒體和資訊素養學與教影片分享會
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李美嫦太平紳士致辭全文
202552 (星期)


黃家偉教授、陳淑薇女士、陳美娟博士、各位老師:

   大家好!很高興出席今天的「數字教育研討會暨媒體和資訊素養學與教影片分享會」,與大家一起探討如何迎接人工智能迅速發展為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以及培養學生的媒體和資訊素養,一同推進數字教育。

2.   配合國家科教興國戰略及近年大力推進數字教育的發展,行政長官在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推動數字教育的重點工作,包括成立「數字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促進創新科技(包括人工智能)與教育深度融合。創新及數字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我們必須提升學生數字素養,以及打穩數字技能的學習基礎,這對培育學生成為負責任的公民及終身學習者,至為重要。為此,我們透過多方面的支援策略來推動數字教育。我們在課程中引入創科元素(包括人工智能教育),同時加強推廣媒體和資訊素養,讓學生於日常生活及學習中,學會有效並符合道德地運用數字科技。另一關鍵是加強教師專業培訓,讓教師緊貼創新科技及數字教育的發展,推動學校運用創新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輔助教學,鼓勵教學創新,提升學與教效能;同時裝備教師教導學生善用創新科技,有效及符合道德地運用資訊,培育具備創科思維、技能和知識的人才貢獻國家和社會。

3.   今天,很高興邀請到香港大學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黃家偉教授,以人工智能及素養為題作主題演講,剖析人工智能發展為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黃教授是人工智能和教育的專家,經常與學界分享人工智能、運算思維和編程,以及資訊科技教育等課題,亦積極參與科技教育相關的課程發展工作,相信黃教授稍後的主題演講能夠讓教師了解善用創新科技,更重要的是要培育我們的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科技人才。

4.   新聞教育基金是我們的重要伙伴,自2020/21學年起與我們合作舉辦教師專業發展課程及發展學與教資源,支援學校推廣媒體和資訊素養。過去舉辦的教師專業發展課程,涵蓋媒體和資訊素養、負責任地使用人工智能、事實查核及網絡風險等內容,參加教師逾4200人次。繼2022/23學年推出的學與教資源套,我們與新聞教育基金共同製作了一系列新的媒體和資訊素養影片,持續支援學校推展媒體和資訊素養教育。今天,新聞教育基金主席陳淑薇女士為大家介紹一系列影片,並由英華小學和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書院的代表分享他們將影片融入課堂的經驗。我鼓勵學校積極使用,培養學生有效且符合道德地運用數字科技、人工智能的能力。

5.   我亦借這個機會呼籲大家預留時間參與今年7 月2至7日的「數字教育周」,重點項目包括教育局與香港教育城的學與教博覽,以及聯同語常會和香港理工大學合辦 「人工智能在語文及不同科目的學與教應用國際高峰會及會後工作坊系列」,邀請專家分享創科教育(包括人工智能教學應用),推動人工智能融入教育。

6.   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影響深遠。有人問:「AI會不會取代教師?」。相信很多人都認為不會,因爲AI不能肩負教師所有的角色。但我們同時相信:不懂AI的教師卻有可能因落伍而被淘汰。今天在座各位願意抽空參加分享會,足證你們是與時俱進的終身學習者。讓我們攜手同心推動數字教育,提升學與教的質素。

7.   最後,我衷心感謝黃家偉教授、新聞教育基金主席陳淑薇女士,以及學校代表一同出席今天的活動,分享在數字教育不同範疇的寶貴見解和經驗;亦感謝各位校長、教師和同事的支持和參與。謹祝各位身體健康,生活愉快。多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