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頁面
< 返回
目錄 > 有關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層面
-
幼稚園教育
-
小學教育
-
中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評估
-
基本能力評估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
-
生涯規劃教育
-
商校合作計劃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安全事宜
-
學生安全
-
校巴服務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非華語學童
-
非華語學童教育服務
-
最新資訊
-
概覽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計劃及設施
-
計劃
-
設施
< 返回
目錄 > 教師相關 >
資格、培訓與發展
-
資格
-
培訓
-
發展
< 返回
目錄 > 學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報告
-
審計署署長第三十九號報告書小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公共及行政相關 >
招標公告
-
招標公告
-
工程招標公告
主要內容
< 回上頁

第 七 屆 明 報 校 園 記 者 計 劃 開 學 禮 暨 頒 獎 典 禮 致 辭 全 文

第七屆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開學禮暨頒獎典禮 二零零三年十月二十六日 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教授致辭全文


專業求真

張健波先生,張樹槐先生,各位來賓,各位同學:

學校剛在九月初開學,同學上課還不到兩個月,今日又聚在這裡參加另一個開學禮,誰說我們的年輕人不好學!

更值得我們欣慰的,是這裡的參加者,都是中四以上的學生,很快就要面對中學會考或者高級程度會考,功課多,測驗也多;但這些都無損同學的熱情,大家都踴躍報名,希望成為明報的校園記者,可見各位日常的學習,並非以應付考試為重心。

大家如此樂於學習,背後支持的,當然是濃厚的興趣。我想,這種興趣主要源自年輕人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他們喜歡尋根究柢,探查事物的真相,自然會覺得新聞採訪工作多采多姿,更加渴望可以親身體驗做記者的滋味,接觸不同的人和事,了解傳媒工作的苦與樂。我要多謝主辦機構、贊助機構和協辦團體,過去六年來為我們的年輕人提供饒有趣味又具挑戰性的學習機會,讓他們開闊眼界,認識新聞編採工作的過程、技巧和守則,以及傳媒如何履行它獨特的社會責任。

沒錯,我們的傳媒享有充份的新聞自由,但亦肩負重要的社會責任。其中之一,就是如實反映社會的客觀情況和巿民心聲,並在重要的公共議題上,保障巿民的知情權,為他們提供翔實的資訊,讓他們作獨立的判斷。

為甚麼我們說這是重要的責任呢?試想如果一個社會存在著貪污腐敗,不公平和不公義,但傳媒卻隻字不提,只粉飾太平,那我們就不可能知道社會潛藏了甚麼寃屈和憤怒,政府的政策是否出現了缺失,現有的制度又是否足以保障我們的自由、生命和財產。靠著傳媒的真實反映和報導,巿民大眾的感受才有廣闊的表達渠道;大家亦可據以判斷社會出了甚麼問題,有甚麼危機,因而可以及時處理,或在未發生更大事故之前及時改進,及時防範。換句話說,傳媒不斷地監督和批評公眾事務,揭示真相,可以向社會示警,確保廣大巿民的利益得以維持,也即確保社會可以不斷進步。

各位,第七屆明報校園記者計劃的主題是「專業求真」,正好反映了報導社會真相的重要,亦反映了社會對新聞從業員的專業要求。

至於在實際的採訪工作之中,記者用甚麼方法落實「求真」的目標,有甚麼守則要遵從,你們的導師和顧問都是這方面的專家,自然會教導你們,我也無謂班門弄斧了。我只想提出一些個人的觀察和感受,作為你們學習過程之中的小小參考。

首先,各位同學不妨思量一下,所謂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指甚麼呢?時下有些傳媒打著「求真」的旗號,去販賣色情暴力,侵犯別人私穩,嘩眾取寵。舉例說,在一宗嚴重傷人的事件中,我們是否需要看到傷者被鏹水淋至皮開肉裂的大特寫,才可以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呢?舉另一個例,有人被控性侵犯兒童,難道我們需要報紙繪影繪聲,鉅細無遺地描述事情經過,才能夠明白小朋友所受到的傷害嗎?又假如有公眾人物自殺身亡,一幅偷拍得來的遺容照片,如何能夠令我們知道他為何要自尋短見呢?這些照片和細節,都不是假的,但它們能夠揭示事情的真相嗎?如果傳媒選擇性地把細節無限放大和渲染,以達到煽情的目的,只會再一次傷及無辜,「真相」反而只能靠邊站,甚至被扭曲。就正如我們把鏡頭的焦點取在一件衣服的一粒鈕扣上,那我們能清楚地看見的,只是鈕扣的圖案,而非衣服的式樣、質料和尺碼,這樣我們還可以知道整件衣服是怎樣的嗎?

除了這類的「冒牌求真」,我們亦可以找到「以假冒真」的情況。最近就有《紐約時報》的記者被揭發杜撰多篇新聞報導,包括一個美國女兵在伊拉克被擄之後獲釋的經過。在此之前,亦曾經有人虛構一個八歲小孩被逼吸毒的故事,更憑此奪得普立茲新聞獎。在香港,各位或者會記得曾有傳媒揑造名人患絕症的消息,也有傳媒挖空心思,與新聞人物合作炮製所謂獨家新聞。其他林林總總的無中生有,以訛傳訛,抹黑和故意歪曲,亦時有所聞。部分傳媒的報導,完全違反了「真實,客觀,公平,公正」的原則,不但損害了大眾傳媒的整體形象和公信力,亦導致記者的社會地位比不上其他專業人士。當年我們常以「報紙都刊登了」來支持事件的真確性,而時下流行的說法竟然是:「報紙登的你也相信?」

如果這些「冒牌求真」和「以假冒真」繼續下去,變成主流,我們又怎可以期望傳媒能夠履行它的社會責任,反映現實,揭露真相,作為巿民喉舌,社會良心?

各位同學,你們有沒有思考過,為甚麼會有這些現象呢?是由於個別傳媒人欠缺道德操守,為達個人目的而不擇手段只是因為他們要「保飯碗」,不得不為某些利益集團服務?抑或是媒體要屈服於激烈的巿場競爭,非此而不能吸引讀者?

一番批評以後,我們也須要認真地反省,為甚麼誇張失實,煽情八卦,欠缺品味的報導會特別有巿場呢?讀者明知這類報導低俗而不可盡信,為甚麼卻邊駡邊買來看呢?

有人說:有怎樣的受眾,就有怎樣的傳媒。所以,我們作為受眾,就更要問問自己:我們要的是真確的資訊和忠實的報導,抑或是可以滿足我們偷窺慾的故事?我們有沒有能力去鑒別甚麼是真正的專業求真,甚麼是缺德的報導和壞品味?我們有沒有使命感去杯葛不良的媒體,不做它們的幫兇,制止惡性的循環?

各位,這個校園記者計劃就是特別為你們而辦的傳媒教育。我們對青年人有極高的期望,希望由你們做起,先讓你們正確認識大眾媒體的使命、責任和影響力;日後你們如果真的投身傳媒工作,記緊要做一個有操守,有原則,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傳媒人。就算日後不選擇這個行業,也要做有品味,有判別力,有要求,有堅持的媒體受眾。有高質素的傳媒人,高質素的傳媒受眾,我們才會有高質素的社會。

多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