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頁面
< 返回
目錄 > 有關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層面
-
幼稚園教育
-
小學教育
-
中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評估
-
基本能力評估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
-
生涯規劃教育
-
商校合作計劃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安全事宜
-
學生安全
-
校巴服務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非華語學童
-
非華語學童教育服務
-
最新資訊
-
概覽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計劃及設施
-
計劃
-
設施
< 返回
目錄 > 教師相關 >
資格、培訓與發展
-
資格
-
培訓
-
發展
< 返回
目錄 > 學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報告
-
審計署署長第三十九號報告書小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公共及行政相關 >
招標公告
-
招標公告
-
工程招標公告
主要內容
< 回上頁

工程師社促會週年紀念晚宴致辭

二零零四年十二月九日

工程師社促會週年紀念晚宴

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教授致辭

 

 

胡法光會長、何鍾泰主席、各位嘉賓:

 

今天是工程師社促會九週年紀念晚宴的好日子,很高興可以出席這個盛會,與各位一起分享這份喜悅。

 

說起來,教育其實與工程界的關係匪淺。一方面教師往往被譽為「人類心靈的工程師」;更實際的,是不少優秀的學生會選擇將來以工程師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很多人會問,工程界需要具備甚麼特質的學生加入這個專業呢?或許讓我們先看看未來的世界到底需要怎樣的學生。

 

從工業革命到今日的知識革命,人類正身處變動最迅速的時代,知識一日千里,人類工作的模式與性質亦隨之而不斷轉變。沒有人能夠肯定數十年後的世界需要甚麼必備技能,再加上這個資訊年代,知識的滋長是以幾何級數急速膨漲。正如管理學大師彼得.聖吉 (Peter M. Senge) 所說,學校教育已成為片段知識的傳授和枯燥性學術的演練,最後竟發展到愈來愈和個人成長與真正學習脫節。

 

那麼學校應該教甚麼?正如德萊頓(Gordon Dryden)和沃斯(Jeannette Vos) 在《學習的革命》中指出,「最重要應當是兩個科目:學習怎樣學習怎樣思考。」簡單來說,我們不能再用昨天的書本知識,教導今天的學生怎樣應付明日的挑戰。與其要學生被「背不動」的書包壓得透不過氣,我們應該培養學生具備一些能「帶著走」的能力,讓他們可以終身受用。面對廿一世紀的挑戰,我們必須進行教育改革,培養一些重分析、能自學、敢創新、有承擔、懂得融會貫通、善於獨立思考、有高度適應力的人才。

 

至於工程界又需要怎樣的後起之秀呢﹖我不敢在此班門弄斧,只可以引述土木工程學之父泰爾福德 (Thomas Telford) 所說,工程師的原意就是「解決問題的人」,因此工程師必須要有解決問題的強烈意志,又要具備工程設計的美感和想像力。然而,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院士在第三屆國際工程教育大會上指出,我國工程教育由於在學科專業劃分過細,知識面窄,制約了工程技術人員在素質和能力方面的提昇;而學生亦缺乏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缺乏對現代工程所必須具備的有關經濟、社會方面的認識,因而在參與現代工程的領導、決策、調控及管理上有不足之處;這些都會制約了工程教育的良性發展。

 

顧秉林校長提倡進行工程教育改革,並指出培養工程科技的創新人才,必須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重基礎,特別是加強數理基礎知識的教育以及語言能力和計算機能力的訓練,要大幅度刪減陳舊的課程﹔二是重交叉(即現在流行所說的cross-over),要努力增加學生跨學科選擇、專業訓練和工程研究方向的機會﹔三是重人文,因為人文教育體現了科學和藝術的結合,必須把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引入工程教育﹔四是重實踐,包括校外實習的部分,同時要努力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

 

由此看來,香港現時推出的「3+3+4」學制改革,亦正正配合了這些教育的大方向和新趨勢。

 

中學實施「3+3」學制,可讓學生獲得較連貫和多元化的高中教育,並有利於設計靈活及跨學科的課程。為幫助學生建立更廣闊的視野和穩固的知識基礎,我們建議的新高中課程,將包括中、英、數和通識教育四個核心科目、兩至三個選修科目,以及其他學習經歷,務求在廣度深度之間,以及在理論應用學習之間求取平衡。我們建議將通識教育列為必修科目,是為了讓學生可以多角度思考問題,將知識融匯貫通,以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我們深信新高中課程能有助提昇學生的語文和數學能力、擴闊他們的知識基礎,並提高他們在溝通、分析、批判性思考、獨立學習和人際技巧方面的能力。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具有不同的性格和興趣。新高中課程有助加強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包括兩文三語、資訊科技和自學的能力,同時亦因應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志向和興趣,提供更多元化的課程,包括職業導向教育,讓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有興趣的科目,務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發揮潛能,成為有識見、負責任的好公民。

 

至於四年制的學士學位課程,令大學有更多時間和空間,提供更寬廣和多元化的課程和學習經歷,例如往國內或外地交流,以擴闊視野,使學生的知識既專且廣,並得到更均衡的全人發展。這些均會為學生日後的工作或進修作出更好的準備。

 

香港的未來有頼於我們的年青一代。「3+3+4」學制為我們的下一代以至香港整體帶來重大的長遠利益,是一項回報豐厚的社會投資。你們的參與和支持,是新學制成功的關鍵。工程師社促會一向熱心參與社會事務,對推動工程專業、服務社會、以至培訓年青專業人才都不遺餘力。我希望大家能夠積極給予回應,共同籌劃這影響深遠的新學制。多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