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廣播節目 - 香港家書
教育統籌局局長
李國章
屈伯:
你這次從溫哥華返香港之後,我一直忙於3+3+4學制和課程改革的諮詢工作,所以大家只吃過一頓飯,很多話題都未有時間深入討論,轉眼你又要返回加拿大了。我本想趁這個機會向你介紹一下教改的進展,但是日前南亞的大地震和海嘯,震撼力實在太大,所有其他議題,在如此慘烈的天災和巨大的人命傷亡面前,都顯得微不足道了。
相信這次大災難會加深了你對「生命無常」的體會。去年九月你險死還生,一隻腳已經踏入鬼門關,但最後又神奇地康復過來。你曾經講過,今後的每一日,都是上天額外的恩賜,你再沒有甚麼要害怕、要顧慮,只求盡量活好每一分鐘,因為誰也不知道下一分鐘會有甚麼事發生。
很多劫後餘生的人,都有差不多的想法。這種「無常」的感覺,表面上會令人變得消極,但實際上可以締造積極的人生:既然知道生命無常,就會更加珍惜目前。應該要關心的,就盡快去關心,不要等到明天。認為是對的,就坐言起行,不要遲疑。凡事但求心之所安,無論多大的榮辱,都敵不過一場天災,一場急病!他人的猜忌和誤解,總不能太過介懷,最重要的是緊守自己的信念和崗位,盡力把事情做到最好,不要給自己後悔的機會。
屈伯,其實對於教改,我所抱持的,也是類似的心態。如果大家都認為3+3+4是正確的方向,課改是對學生有益的,那就讓我們開始行動,一步一步朝目標進發。如再蹉跎下去,耽誤的就不只是一代人的光陰。在兩個多月的諮詢期間,我們很高興,收到很多正面的回應和積極的建議,當然也聽到憂慮和懷疑的聲音。我們會仔細考慮各方的意見,務求使更多人對學制和課程的改革抱有信心。
上次你問我:香港學生的整體水準,比以前是好了還是差了?可有甚麼指標顯示教改現正朝正確的方向發展呢?
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上月中一項國際數學及科學趨勢研究的結果?以2003年的成績來計算,香港小四學生在數學科的表現,國際上排名第二;中二學生則排名第三,比1999年的第四升了一級。至於科學方面,我們的小四學生在國際上排名第四,中二學生也是第四,比起1999年的第十五,大幅跳升了十一級。這些成績都顯示教改正在發揮果效。
這項調查的另一個重要發現,就是我們的尖子學生數目正在不斷增加。就數學來說,在1995 年,我們只有17%的小四學生達到國際最佳水平;到了2003年,這比例已增加至22%。中二學生的尖子比例,亦由23%上升至31%。這些都不是我們自誇自讚,而是客觀、獨立的比較結果。
此外,我們的中、小學生,有的在國際物理和數學奧林匹克奪金奪銀,有的在國際科學和工程大獎賽中以自己的發明得到讚賞,為香港爭光,也有的在亞洲及太平洋區的美術及寫作比賽中,獲得總冠軍,成績驕人。可見在現時的制度下,具潛質的學生都有充分發揮的機會。
至於香港學生的整體水準,我會用另一個國際調查的結果來回答你的問題。
一項由OECD(即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在2003年主持的跨國研究顯示,在全世界四十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十五歲學童之中,香港學生的數學能力排行第一,解難能力排行第二,科學第三。在閱讀能力方面,香港學生雖然排名第十,但與第五至第九名的水準,並無顯著的差別。
必須一提的是,這個研究明確顯示在香港,學生的社會和經濟背景,對其學習表現影響輕微,反映香港能提供質素高而均等的教育機會。而影響學業表現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家長與子女的溝通、學校的氣氛和學習的士氣,而這些因素正正是與教育制度有莫大關係。我們很高興見到在現有制度下培育出來的學生,在國際間的表現,是名列前茅。
你會不會以為我是報喜不報憂呢?實際上,現時香港社會的風氣剛剛相反,是報憂不報喜。很多人看待事物,先從負面的角度出發,就算是好事,也要找出一些東西來批評,才算是「持平」。其實,我們當然知道很多事情是可以做得更好,我們也應該虛心接受批評。但只彈不讚,會不會抹煞了很多有心人默默耕耘的成果,對年輕的學生不公平,而且扭曲了教改的真像?我剛才引用的國際調查報告清楚顯示,香港的學生是一流,不是三流,我們的老師是有能力、有擔的老師,我們的教育制度是有成效的制度。但如果我們只肯相信負面的東西,那麼負面的情緒就永遠困擾我們。我們要改革,要進步,就事倍而功半了。這又對誰有益呢?
屈伯,一場急病令你以全新的眼光看待生命。一場世紀災難,令很多人學會珍惜和欣賞眼前人和眼前事。新的一年已經開始,在我們為所有仍然失蹤的人祈求平安之際,就讓大家 "act positive",給周圍的人多些讚美,多些肯定,多些支持。香港是福地,我們要知福,也要以正面的情緒、樂觀的態度為自己添福,為他人送暖。你下星期就要返回加拿大了,希望你和你的家人,每一天都活得開心、幸福!
二○○五年一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