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日
2015學校領導人論壇
新學制學習旅程(中期檢討):
持續優化,不斷進步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先生講辭
**************************
楊綱凱教授、石玉如校長,Professor Spinks, 梁任城先生,大專院校的嘉賓、各位校長:
首先,感謝大家抽空出席今日的新學制中期檢討──校領導人論壇。
回想於2000年,當時的香港特區政府通過了教育統籌委員會的「334新學制」建議,其後經過多輪的諮詢和籌備,終於在2009年成功落實新學制,而至今已有第四批高中生完成中學文憑,首批於新學制下就讀四年制大學課程的學生亦將於2016年畢業。新學制為學習帶來了新的契機,同時也為各學校領導和教師帶來新的挑戰。
在此,我要特別多謝各位校長帶領着前線的教師,以堅定的信念,幫助學生達至終身學習、全人發展;而在過程中,又能以「校本智慧」克服種種困難,並發揮專業領導的模範角色,逐步落實新學制,令香港教育在國際大舞台上屢創佳績。我亦要多謝各位大學、專上院校的學者和專業人員,與我們携手合作,成功地為學生建構「多元出路」,讓他們盡展潛能。此外,我特別要多謝今日出席論壇的課程發展議會主席楊教授、考評局公開考試委員會主席石校長,在過去三年,一直帶領兩個議會的工作和進行新學制檢討。我謹向各位致以衷心的謝意﹗
我們以「新學制學習旅程(中期檢討):持續優化,不斷進步」作為論壇主題,正好說明課程發展是一個漫長的歷程,既要瞻前,亦要顧後。不經不覺,新學制已經實施了四個周期。專家說,教師要最少三年時間才能熟習新轉變,但我欣見校長領導人在這次大型「變革管理」(Change Management) 中,造出了明顯的範式轉移,一切盡量以學生學習利益為依歸,發揮了「課程或學習領導」的角色,在課程規劃、資源調配、教師的「賦權增能」 (Empowerment and Capacity Building) 上表現出色、靈活地不斷調節,並透過建設「專業學習社群」(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以團隊協作方式,互助互勉,切實推動新學制,以達至高效的學與教。
香港學生無論在閱讀、數理科學,以至公民教育等方面的國際測試中表現屢創佳績,一再獲得國際的肯定,例如在最新的OECD報告中,香港學生在數理方面表現排名是全球第二。誠如2010年麥健時(McKinsey & Co.)指出,香港的教育制度已由良好提升至優異級別(From Good to Great);而在培生集團(Pearson)2014年的「學習曲線」調查中,香港的教育系統全球排名第四,反映香港的教育質素一值得到國際肯定。
我特別一提,香港的教育制度,強調照顧學生學習的多樣性。「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 (稱PISA) 研究結果清楚顯示,相對於其他國家及地區,香港學生的表現較少受家庭社經背景影響,不同家庭社經背景的學生表現同樣優異。由此可見,香港確能為所有學生提供優質而平等的教育機會,有助促進社會流動。此外,除了整體成績持續進步外,香港學校間的成績差異收窄,正好反映香港的中小學教育正朝向優質而均等方向前進。
因此, 我們既衷心感謝學校的努力,也重視包括學校在內及其他持份者的意見。在以學生的學習利益為前提下,逐一考慮他們的寶貴意見和建議。新學制各階段的檢討建議已分別在2013、2014和2015年公布。稍後,楊教授、石校長和一眾的嘉賓講者,會聯同教育局和考評局同工,向大家作總結性匯報,並作討論。
世界不斷在變,不進則退,我們會積極支援學校做好學生的「生涯規劃」,讓學生及早認識自己,並能按興趣、性格和能力,為未來的升學和就業作準備。
我要強調,進入大學不是學生唯一的選擇,以德國、芬蘭為例,職業教育也是專上教育重要的一環,具專項職業技能的畢業生,在當地也受到同樣的尊重。因此,現時的「多元進出」機制,正是要讓學生按能力、志向規劃升學與就業,達至「條條大路通羅馬」。
今日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新學制中期檢討完成後,我們將邁向下一階段的課程發展,在「學會學習2.0」下,聚焦、深化和持續各項工作,包括加強價值觀教育、跨課程閱讀、電子學習、中國歷史與文化、數理科技範疇(STEM)上的綜合能力等,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企業精神(Entrepreneurial Spirit) 等,並配合國家「一帶一路」的發展方向,為社會、國家以至國際獻上一分力。
教育局將繼續為學校提供支援,以照顧學生學習的多樣性,共同建立專業力量,優化新學制的推行,為香港教育發展注入更多正能量和新動力,共同建立一個擁有多元人才的社會!
最後,我祝願在座各位工作順利,身心康泰!
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