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頁面
< 返回
目錄 > 有關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錄 > 有關教育局 >
年度開放數據計劃
-
年度開放數據計劃
-
公共資料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層面
-
幼稚園教育
-
小學教育
-
中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評估
-
基本能力評估
-
參考資料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
-
生涯規劃教育
-
商校合作計劃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安全事宜
-
學生安全
-
校巴服務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非華語學童
-
非華語學童教育服務
-
最新資訊
-
概覽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計劃及設施
-
計劃
-
設施
< 返回
目錄 > 教師相關 >
資格、培訓與發展
-
資格
-
培訓
-
發展
< 返回
目錄 > 學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報告
-
審計署署長第三十九號報告書小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公共及行政相關 >
招標公告
-
招標公告
-
工程招標公告
主要內容

學校課程持續更新

 

 

優化高中四個核心科目

配合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優化課程迎接未來 培育全人啓迪多元」報告其中一項的建議,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考評局)轄下的高中四個核心科目委員會,已就其負責科目的課程及評估訂定優化方案,以期為學生創造空間及照顧學生多樣性。

 

教育局於 2021年2月2日至3月2日期間,進行「優化高中核心科目——為學生創造空間和照顧學生多樣性」學校問卷調查,並同步從不同渠道,包括學校簡介會、教師焦點小組會議等,蒐集學界對高中四個核心科目優化方案的建議及意見。各科由相關的課程發展議會和考評局轄下的公開試科目委員會跟進及提出優化方案。課程發展議會與考評局公開考試委員會經詳細審議後,通過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的優化方案並向教育局提出建議。優化方案已獲教育局接納。

 

現時不少學校的高中四個核心科目已佔去逾半或更多課時,學生缺乏多元化的學習經歷。是次高中四個核心科目不同程度的優化可產生協同效應,騰出課時和增加課程彈性,為學生創造空間。當優化措施落實後, 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的課時將不超過總課時一半。學校可透過是次優化課程機會,整體檢視和規劃課程,按校情和學生需要釋出不同程度的空間,照顧學生的多元學習和發展需要。所釋放的課時可以便利學校提供更多元選擇,如讓學生增修一個選修科目(包括應用學習);更深入學習修讀科目(基於優化高中核心科目是為學生創造空間和照顧學生多樣性的原則,我們不建議學校把釋出的課時調撥來教授核心科目);讓部分學生在修讀數學科的必修部分外再修讀延伸部分(單元一/單元二);及/或更積極參與「其他學習經歷」、全方位學習活動、發掘其他個人興趣,以照顧學生的不同興趣、能力和抱負。

 

此外,教育局留意到近年開設組合科學和綜合科學科的學校數目及修讀學生數目持續下降,經與現時仍開辦這些科目的學校聯繫和了解,並由課程發展議會和考評局審視情況後,決定由2021/22學年中四級開始停止開設該兩科,以騰出空間讓學校同步作出優化課程安排。

 

為儘快讓學生受惠,有關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組合科學和綜合科學科的安排,將於2021/22學年於中四級起生效。

 

優化高中四個核心科目(宣傳短片)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教育多媒體網頁連結

 

教育局通函第 72/2021號:優化高中核心科目的課程文件及《中學教育課程指引》(2017) 補充說明(2021年6月28日):

https://applications.edb.gov.hk/circular/upload/EDBCM/EDBCM21072C.pdf

教育局通函第 82/2021號: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21年6月2日):

https://applications.edb.gov.hk/circular/upload/EDBCM/EDBCM21082C.pdf

「優化高中四個核心科目」正面睇 (2021年5月5日) :

https://www.edb.gov.hk/tc/about-edb/press/cleartheair/20210505.html

教育局通函第 39/2021號: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的優化措施(2021年4月1日):

https://applications.edb.gov.hk/circular/upload/EDBCM/EDBCM21039C.pdf

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的優化措施新聞公報(2021年4月1日):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104/01/P2021040100297.htm

課程發展議會通過優化高中四個核心科目新聞公報(2021年3月31日):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103/31/P2021033100697.htm

教育局通函第 20/2021號:優化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為學生創造空間和照顧學生多樣性:學校問卷調查及學校簡介會(2021年2月2日):

https://applications.edb.gov.hk/circular/upload/EDBCM/EDBCM21020C.pdf

優化高中核心科目問卷調查新聞公報(2021年2月2日):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102/02/P2021020200504.htm

 

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的優化方案︰ [資料來源︰「優化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簡介會(新辦)」(2021年2月5日及18日)] 
  • 概覽
pdf
  • 中國語文
pdf
  • 英國語文 en_only
pdf
  • 數學
pdf
  • 重新冠名科目
pdf

 

學校層面的課程規劃參考例子︰ 
  • 個案一 en_only
pdf
  • 個案二 en_only
pdf
  • 個案三 en_only
pdf
  • 個案四 en_only
pdf

 

常見問題︰

 

一、學校層面的課程規劃

1.
問︰為何是次優化高中核心科目急於在2021/22學年推行?
2.
問︰為何每所學校只可填寫一份問卷,而不是每位教師填寫一份?
3.
問︰學校該如何運用釋放的課時?
4.
問︰學校可以按校情靈活運用釋放的課時嗎?
5.
問︰是次優化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的安排是否適用於特殊學校的課程?

二、中國語文科

1.
問︰在考慮優化方案時,是根據甚麼原則?
2.
問︰教師可如何融合必修和選修部分的內容以釋放課時?
3.
問︰中國語文課程強調開放學習材料,為甚麼現在會提供「建議篇章」?這些篇章是否一定要全部教授?
4.
問︰修訂後是否再沒有說話評估?
5.
問︰把說話能力融入校本評核,有何好處?
6.
問︰中三中國語文全港性系統評估會因應是次高中優化建議,取消口試及聆聽部分嗎?
7.
問︰實用寫作的設計及評核標準為何?是否把過往卷三的「語境意識」、「整合拓展」、「見解論證」、「表達組織」等置於這部分考核?

三、英國語文科

1.
問︰根據優化建議,學校是否必須從英國語文科釋出50小時的課時?
2.
問︰根據優化建議,英國語文課程選修部分將融入必修部分,這是否意味要用更多課時去涵蓋以前沒有教授的選修單元﹖又如何能釋放50小時的課時?
3.
問︰優化建議下英國語文課程課時可能減少,這會否減少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導致英語水平下降?
4.
問︰有甚麼措施可加強英語教師對強學術層面的英語運用的理解和支援他們有效推行跨課程閱讀和跨課程語文學習?
5.
問︰新建議下卷二寫作乙部及校本評亦將不再與選修部分相關,這是否意味選修部分不再重要及將不被評核?

四、數學科

1.
問︰根據現時的優化方案,是否數學科課程內容不減,但整體課時減少50小時?會否令香港學生的數學水平下降?
2.
問︰有些學生按現時課時學習可以達到數學科必修部分第5級或以上的成績,是否要刪減這些學生的50小時課時?是否對這些學生不公平?
3.
問︰是否由學校決定學生只修讀數學科必修部分的「基礎課題」?若家長將之視為「剝奪學生學習權利」,堅持要學校教授所有課題,學校應如何處理?
4.
問︰教育局是否鼓勵學校減少教授數學科必修部分的內容?此舉或會對學生/學校造成標籤效應,教育局有何回應?
5.
問︰學校在安排學生修讀數學科必修部分和延伸部分的不同組合時,可否給予彈性讓學生中途改變修讀的組別?
6.
問︰既然教育局鼓勵學生修讀數學科延伸部分單元一或單元二,爲何不正式將延伸部分單元一或單元二作爲選修科目?
7.
問︰教育局建議學生修讀數學科延伸部分單元一或單元二,但現時大學如何看待延伸部分單元一或單元二?是當作是一個選修科還是半個選修科?
8.
問︰如學校將數學科延伸部分單元一或單元二設置在第三個選修科的選項中,那麼修讀單元一或單元二的學生便未能修讀三個選修科,這與教育局的原意是否有所衝突?
9.
問︰優化方案對文憑試數學科必修部分的考卷之內容深淺、形式和長短有什麼改變?優化方案會否影響文憑試數學科的國際認受性?

五、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以代替通識教育科

(註:教育局已於2021年4月1日公布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取代原有的通識教育科,並於2021/22學年於中四級起實施。)

1.
問︰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課程及公開評核的詳細內容何時敲定?
2.
問︰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是否不能採用議題探究的學與教方法?
3.
問︰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課程為何建議討論較成熟的議題?
4.
問︰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約150小時的課時是否包括「內地考察」?
5.
問︰學生是否必須到內地考察,學校可否按校本情況安排?
6.
問︰內地考察的詳細安排,例如資源、考察地點、次數、日數的要求為何?
7.
問︰如果學生選擇不進行內地考察,會否影響其公開試的評級(甚至評為不達標)?
8.
問︰學生需於內地考察後進行專題研習,局方有沒有統一的評估準則?
9.
問︰請問有關將學生內地考察的表現列入學校成績表、文憑試證書、學生學習概覽、甚至納入「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申請中的比賽或活動經驗及成就,具體詳情為何?
10.
問︰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課程大綱傾向教授正面的內容,是否不符合以往通識教育科強調的「正反論證」?
11.
問︰既然優化方案的原意是為了釋放空間和照顧學生多樣性,為何教育局不乾脆直接取消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公開考評部分?
12.
問︰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在國際的認受性會否受到影響?
13.
問︰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公開考試成績為何只設「達標」或「不達標」?會否考慮再增設「達標並表現優異」級別?
14.
問︰局方如何支援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推行?
15.
問︰若新教科書未及在新學年推出,將由局方統一發放教材?
16.
問︰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能否用英文教學?學生能否使用英文撰寫考察報告?教育局會否為非華語學生提供教材?
17.
問︰由於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課程內容及課時將會是原來的一半,學校如何就任教通識科的教師作出安排?
18.
問︰教育局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將設「課程監察」,透過視學及課程探訪監察該科的學與教質素,教育局在監察方面有何明確的「準則/要求」?
19.
問︰特殊學校的課程,尤其是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會否提供相應的課程大綱予學校作課程參考?

六、應用學習

1.
問︰2021/22學年的中四學生是否可於2021年9月開始修讀應用學習課程?
2.
問︰如學校打算於2021/22學年於中四開辦應用學習課程,相關課程資料將會於何時公布,讓學校有足夠時間為中三學生規劃中四級的課程?
3.
問︰若學生於中四修讀應用學習科目,學生應在什麼時候報考文憑試的應用學習科目?
4.
問︰應用學習課程目前多於星期六上課,教育局能否提供更多非星期六開辦的應用學習課程,讓學校將應用學習課程的課堂納入正常的上課時間表?
5.
問︰學校可否同時在中四及中五級開辦應用學習課程?推行時有何考慮要素?
6.
問︰應用學習課程可否由學校教師教授?
7.
問︰學生在應用學習課程所取得的成績將如何匯報?為甚麼應用學習不像文憑試甲類科目設五個級別以匯報考生成績?
8.
問︰應用學習課程的資歷是否獲得認可?
9.
問︰應用學習(職業英語)適合哪些學生修讀?學生如何報讀此課程?應用學習(職業英語)是否可以替代高中英國語文科?
10.
問︰應用學習(職業英語)的成績與英國語文科文憑試有否任何關聯?應用學習(職業英語)的資歷是否獲得認可?若學生獲得「達標」或以上的成績,對於升學及就業有何幫助?

七、其他(如﹕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大學收生)

1.
問︰大學收生要求的修訂何時可以落實?
2.
問︰2023/24學年考生有何重讀安排?
3.
問︰優化高中課程的安排會否影響文憑試的國際認可?
4.
問︰在推行優化方案後,當局會否考慮放寬報考組合的要求,讓學生更有彈性選擇有興趣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