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頁面
< 返回
目錄 > 有關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層面
-
幼稚園教育
-
小學教育
-
中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評估
-
基本能力評估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
-
生涯規劃教育
-
商校合作計劃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安全事宜
-
學生安全
-
校巴服務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非華語學童
-
非華語學童教育服務
-
最新資訊
-
概覽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計劃及設施
-
計劃
-
設施
< 返回
目錄 > 教師相關 >
資格、培訓與發展
-
資格
-
培訓
-
發展
< 返回
目錄 > 學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報告
-
審計署署長第三十九號報告書小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公共及行政相關 >
招標公告
-
招標公告
-
工程招標公告
主要內容

老師的角色

 

如何建構共融的校園氣氛?

隨著非華語兒童入讀本地學校的需求增加,學校宜建構一個共融的學習環境,以便不同國藉及文化背景的學生可以在一個融洽及具支持性的環境中學習和成長。要建立共融的校園氣氛,最重要是全校師生上下一心,接納及協助非華語學生盡快投入校園的生活。要達致上述的目標學校可以透過全方位學生輔導服務的各個範疇為非華語學童提供下列服務。

首先在組織及管理方面,訓輔組可透過與教師共同制定有關的政策,例如建構融洽和諧校園氣氛和照顧不同學生學習需要的政策。這個政策不但要照顧全體學生的成長需要,同時亦要關注個別有特殊學習和適應困難的學生,包括非華語學童的需要,讓所有持份者都認同及參與支持建構一個共融的校園,並制定相關的策略在不同的層面實施,例如透過學生成長課,家長及教師支援服務及為學生安排小組和輔導活動。

在個人成長教育方面,我們鼓勵學校在編制成長課大綱時,在各級加入有關的課題,例如:互助友愛、彼此尊重、接納不同種族的學童,並尊重對方的獨特文化和生活習慣等,以協助學生培養尊重、關愛及接納別人,從而建構共融的學校文化。

在支援服務方面,學校應主動與有關的非華語學生家長聯絡及邀請他們參與學校的活動。此外,非華語學生的家長也可能會面對管教和指導子女學習的困難,學校宜加強對家長的支援,例如定期舉辦家長座談會、家長講座。在學期初,學生輔導同工應主動與有關的教師/班主任聯絡,請他們關注班內非華語學生。若發現他們有適應及學習困難,應及早提供協助,或為這些家庭介紹有關的社區資源,協助解決他們的困難。要建立一個共融的校園氣氛,教師的態度及知識都非常重要。學校可安排教師參與有關的工作坊、研討會或分享會,例如邀請社會服務機構的專業人士到校為教師講解非華語家庭的特色和溝通方式,讓教師對非華語學生的文化和生活習慣有較深入的認識,從而提供適當的輔助。

學校亦可以舉辦不同的輔導活動,例如以關愛校園為主題的校本輔導活動,小一迎新日活動,或為有需要的學生舉辦社交及興趣小組等,協助非華語學童投入校園生活。學校亦可以透過大哥哥大姐姐活動,安排高年級的學生協助非華語學童適應及處理學習上的困難,建立一個共融及具支持性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