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自一九九零年教育統籌委員會第四號報告書建議引入「全校參與」(Whole School Approach)的概念以來,各中小學在發展全校參與訓育及輔導工作模式上已累積了很多寶貴的經驗。綜合這些經驗,我們認為要有效推行全校參與訓育及輔導,全校的教職員須要建立團隊的共同信念、目標和專業態度,並在學校、級、班及學生個人層面上,訂定相關的訓輔工作重點,共同培育學生成長。
 
  
 我們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值得教導和可教導的
 
 信念
 
 1.2     學校全體教職員以學生為本的精神,參與推展訓輔工作,彼此認同訓輔工作的使命,並本著以下對學生的信念,培育學生全面發展。
 
  
 
 目標
 
  1.3     學校秉承其辦學理念及學校特色發展訓輔工作,朝向下列目標,培育學生成長︰
 
          
 
             
  
  -  幫助學生建立自尊自律的精神和積極樂觀的態度
-  協助學生培養尊重他人和勇於承擔的態度
-  提升學生面對成長的應變和自主能力
 
 
 態度
 
  
 
 1.4      全校教職員具備下列的專業態度,共同推動全校參與訓育及輔導工作:
 
  
 
 1.4.1   關愛學生
 從學生的角度及成長的需要瞭解每一個學生,並真誠地與學生溝通及表達 對他們的感受和期望,營造和諧的師生關係
 
  
 
 1.4.2   鼓勵讚賞
欣賞學生所付出的努力,並適時以真誠及富教育意義的鼓勵和讚賞激勵學生,協助學生發展潛能和建立自信
 
  
 
 1.4.3   重視反思
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反思,協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1.4.4   情理兼備
客觀處事,並兼顧學生的感受,讓學生心悦誠服地接受和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讓他們明辨是非、改過遷善
 
  
 
 1.4.5   尊重差異
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性,並因應個別學生不同的需要和能力,協助他們成長
 
  
 
 訓輔工作發展重點
 
 1.5   在全校、級、班及學生個人層面上,學校訂定全校參與的訓輔工作重點,
使每位教職員都清晰地了解自己在不同層面上的角色,各司其職,積極參與及互相協調。
 
  
 
 全校參與訓輔工作在學校、級、班及學生個人層面上的工作重點:
 
  
 
  1.5.1  學校層面
 
  
 
  
   
    
    |  
      按學校願景制訂全校參與訓輔政策及計劃,取得全體教職員的共識,建構關愛文化,實踐培育學生的共同信念 建立有效團隊,界定不同教職員在訓輔工作上的角色及職能,推動全校參與的訓輔模式 成立訓輔架構組織,包括教師支援網絡及危機小組等,協調校內各科組共同推展訓輔工作 設立訓輔工作檢討機制,調適校內訓輔系統 因應學校的傳統/文化和學生的需要,設計及推行適切的訓輔活動,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建立互相尊重,樸實純良的校風  訂立有效的校內及校外個案轉介機制  制訂合情合理的校規,輔以建設性的獎懲制度 發展個人成長教育,在各科組編排課程時,加入個人成長教育/生活教育的應用元素 成立學生會等組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活動及事務,向學校表達意見,並培養學生投入校園生活的歸屬感,共同建構關愛校園 建立學習型組織,推行有關訓輔工作的教師發展活動及促進教師互相交流和支援 引進社區資源,強化學校的訓輔功能  | 
 
   
 
 
  
 
 1.5.2     級層面
 
  
 
  
   
    
    |  
      按學生成長階段引入具級別特色的訓輔重點設級訓輔支援制度,推動級教職員在共同的理念下互相支援及分享訓輔工作經驗級訓輔教師定期舉行會議,了解每級學生的需要,並一起策劃適切的訓輔活動及訂定獎懲準為級訓輔教師舉行有關培訓及小組交流,以便他們支援級內其他教師和協助處理學生的問題在級的專題研習或課程設計方面與各科組合作,融入個人成長教育/生活教育的應用元素舉行跨級別的訓輔活動,例如友輩支援計劃等,讓不同級別的學生互助互愛,和諧共處舉行級層面的家校合作活動(例如:小一/中一家長會),讓家長了解子女在不同成長階段的需要 | 
 
   
 
 
  
 
  1.5.3     班層面
 
  
 
  
   
    
    |  
      推行個人成長教育/生活教育,協助學生掌握各種生活技能和培育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強個人成長教育/生活教育的應用和實踐元素師生共同訂定班規,協助學生訂立及實踐短期/長期的班本目標,樹立正面友愛的班風設立班制學生組織,讓學生體驗和實踐自主及承擔責任發展友輩支援,鼓勵班內同學互相接納和彼此幫助,以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及提升學生的歸屬感情理兼備,協助學生反思不良行為對同學的影響及衍生的後果,並給予學生改過自新的機會鼓勵學生善用班內資源,運用群體的解難策略,提升他們的歸屬感和自決能力 | 
 
   
 
 
  
 
  1.5.4   學生個人層面
 
  
 
  
   
    
    |    
      了解班中每一個學生的生活狀況、學習情形及行為表現,並適時地表達關懷協助學生在每一個學年訂立自我成長的目標和實踐的方法,並定時檢討進展及早識別及轉介有需要的學生接受適切的校內/校外專業服務(如小學學生輔導服務、中學社工提供的輔導服務推行個別及小組輔導,協助學生處理個人、社交和學習等問題接納和欣賞每位同學的進步,並給予適切的鼓勵和讚賞舉行個案會議,讓校內訓輔人員、社工、班主任和家長共同檢視個案的進展及成效善用社區資源,向有需要的學生和家長提供資料及協助他們尋求適切的服務鼓勵學生積極面對成長的挑戰,並主動尋求老師及家長的協助與家長保持緊密的連繫,讓家長了解子女在校內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