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 返回
目录 > 有关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层面
-
幼稚园教育
-
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评估
-
基本能力评估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生涯规划教育及升学就业辅导
-
生涯规划教育
-
商校合作计划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安全事宜
-
学生安全
-
校巴服务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非华语学童
-
非华语学童教育服务
-
最新资讯
-
概览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计划及设施
-
计划
-
设施
< 返回
目录 > 教师相关 >
资格、培训与发展
-
资格
-
培训
-
发展
< 返回
目录 > 学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报告
-
审计署署长第三十九号报告书小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公共及行政相关 >
招标公告
-
招标公告
-
工程招标公告
主要內容

[资料库] 第四章:评鉴

 

评鉴的基本概念

  • 评鉴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核绩效,还可了解、改善和发展教育方案。课程评鉴是透过搜集资料及提供凭证予有关人士 (包括决策者或教师),藉以改善现行的课程,并对课程的价值或成效作出判断。评估学生是课程评鉴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 评鉴对课程的功能如下:
    1. (1)诊断 - 旨在寻找问题或困难所在,以便作出适当的处理。
    2. (2)修正课程 - 评鉴可作为修正课程的依据,藉以不断修正或改进教育成效。
    3. (3)比较 - 评鉴还可用来比较各种方案、教学法及学校教育的其他方面。
    4. (4)预测教育需求 - 评鉴也可用来评估教育需求,建立教育目标,或作为厘定教育改革方向的参考资料。
    5. (5)确定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 - 评鉴可用来确定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并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目标或修正课程,使之更切合学生的需要。

校本资优培育课程的评鉴方法

  • 资优教育的评鉴方法可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 (1)
      前端分析
      • 从不同的来源收集资料,了解课程的特色:
      • 广泛阅读与该课程计划有关的所有书面资料,以便全面了解它们的目标和实施方式。
      • 设计一份开放式问卷,由相关人士 (包括学生、家长、教师、行政人员)填写,以了解在课程计划中他们最关注的部分。
      • 与相关人士会谈以了解他们的想法。
      • 评鉴者亲身观察实际执行课程计划的情况,以厘清或验证在此之前所收集的资料。
    1. (2) 整合资料及编制测量工具:
      评鉴者归纳前端分析的结果后,即可找出需要评鉴的重点,并决定以何种测量工具及向谁收集这些资料。在进行资优教育评鉴工作时,可采用多元化的测量工具,包括标准化的测验、评分表、评核表、面谈大纲、学习日志、行为量表,课堂观察以及专门为既定用途编制的测量工具等。
    2. (3) 收集及分析资料:
      收集资料后,便可根据它们的共同特性运用逻辑方法把资料加以归类;亦可运用统计方法描述资料和进行推论分析。分析方法一般取决于资料的性质。
    3. (4) 准备评鉴报告:
      评鉴报告需包括描述课程计划及设计评鉴方法的内容,并须对整个计划的得失作综合性分析,最后提出改进建议。

处理与应用校本资优培育课程的评鉴结果

  • 课程评鉴结果的处理与应用基本上可分为三方面:一、输入评鉴;二、学习评估;三、评定整个课程是否成功。

    输入评鉴

    输入评鉴的目的是分析资源运用、使用策略、方法及程序设计。评鉴的范围可包括师生来源、教师的参与情况、教材、经费、设备、师资、培训及专业支援等。

    (其他资料请参考教育署(一九九九年)《学业成绩卓越学生校本课程试验计划检讨报告书,第五章:输入》,页32-43)

    学习评估

    1. 评估学生是课程评鉴的一个重要环节,亦是学习与教学循环中的重要部分,必须配合学与教的过程。

    2. 同工应先参考《学校课程发展示例》第二部分「促进学习的评估」(课程发展议会,2001) 及《基础教育课程指引》第五册「学校评估政策 ─ 评估实施方式的转变」(课程发展议会,2002),并细阅各学习领域课程指引内有关「评估」的内容,为参与校本资优培育课程的学生,评估学习情况的基本原则作参考。

    3. 学习内容、历程和成果等各方面的情况,可透过正式和非正式程序评估。正式程序是指以标准测验工具来进行实施前测和后测。非正式程序则包括了观察、问卷、同侪间的评鉴、学生自评和各式各样的评量表。
      • 评估学习内容时要注意是否已达致学习目标。评估方法包括标准成就测验、教师自编测验、教室录音带分析和课堂观察学生表现等。
      • 评估学习历程时可留意学生表达意见的次数、不同类别意见的数目和学生作答所显示的思考层次,亦可借助适合的量表以判断学生的学习进度。(参考表一「高层次思维能力评估工具示例」)
      • 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可由学生本人或其他评定者自行决定评估准则,并可引入多元化及质性的评估方法,譬如加入某些量表,评估学生习作所表现的创造性或独特性、演绎或详细的程度、综合能力、组织能力和资料转换能力等。(参考表二「创造力评估工具示例」)
    4. 评估模式须包括进展性评估及总结性评估。前者旨在回馈学与教,藉以提升学与教的质素。后者则用以量度成绩。(参考「学校实施评估的理念架构图」)

    5. 鉴于资优学生的过人能力,可多采用自评,反思性评估 (参考表三「学生课后反思评估工具示例」)、同侪互评、小组互评、学习日志、电脑辅助评估等评估方法,藉以激励学生以自我导向的方式学习并提升学习质素。

    6. 可能的话,因应资优学生的能力和特质,适当地调节或修订评估工具,藉以配合他们独立学习。

    7. 多采用学习历程档案,搜集资优学生表现卓越的凭证,并提供学习进度的资料与回馈。

评鉴课程的成效
  1. 评鉴课程的成效应比照学生学习过程评鉴,逐年搜集资料,并视乎需要随时修订课程方案。除持续性评鉴摘要外,每年或相隔若干年所搜集的资料亦应包括对该课程未来长期成效的预估。评鉴资料一方面涉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也包括教师对个中事项的详细记录,和其他人士对课程成效所持的意见和看法。这些人士应包括资优教育专责小组组员、学生、行政人员、一般教师、家长和课程导师(mentor)等。
    [参考表四「课后评鉴问卷(教师填写)」
    参考表五「课后评鉴问卷(学生填写)」
    参考表六「课后评鉴问卷(小学低年级学生填写)」]

  2. 选取评鉴表的考虑因素如下:
    • 学校的实际情况,例如:校内教师是否准备就绪、学生的能力、家长是否支持等。
    • 评鉴表可因应需求作适当的增减,教师可修改原订的评鉴表,选取合适的题目来进行评鉴。
    • 除了上述的评鉴表外,学校可参考其他教育机构或团体所提供的评鉴资料,按学校情况作适当修订。
    • 可选取一份或多份评鉴表,亦可同时合并两份或以上的评鉴表在学校进行评鉴。
    • 学校可自行编制评鉴表,以切合学校的需求为首要考虑。

     

  3. 评鉴必须持之以恒并且有系统地进行,不能以一次评鉴作准,教师应进行多次评鉴,客观分析,然后再厘定日后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