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信会沙田围吕明才小学 | - 本校于小二至小六各班推行自携装置 (BYOD) 计划,以提升学与教的效能,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 本校采用混合学习模式,结合线上和线下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升其学习的成效。透过丰富的电子学习和AI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应用资讯科技的能力,持续发展自主学习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 学校设有《校本 BYOD 手册》及《校本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指引》,不仅涵盖教学与行政机制,更致力于教育学生和教职员负责任地使用AI,培养其AI伦理与安全意识,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探索科技。
| 郑燕妮老师 林咏茵老师 电话: 2647 6242
|
佛教慈敬学校 | - 本校逐步开展自携装置 (BYOD) 计划,已在四至六年级全级实行BYOD,透过不同电子学习活动,提升学生应用资讯科技及自主学习的能力。BYOD班别以Google Classroom 作为电子学习平台,建立有系统的学习档案。
- 本校积极推行STEAM及创新科技教育,并在不同学科应用创新科技进行教学。此外,本校已将人工智能教育加入六年级校本电脑科课程。
- 本校参与香港青年协会举办的「媒体素养校本计划」及「Project NEXT 新兴科技素养及价值教育计划」,旨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素养课程。同时,本校以全校参与模式推广资讯素养, 使学生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及终身学习者。
| 樊永业老师 罗妙芝老师 电话: 2759 4504 |
英皇书院同学会小学 | - 本校以普及教育为核心理念,有系统地构建STEAM与AI校本课程。从低年级融入程式设计思维,三年级起教授机器学习等AI技术,巩固学生科技基础。
- 课程注重跨学科整合,例如科学科开展「脊椎动物识别系统」专案,语文科运用AI生成古诗绘本,体现教学创新。学校又创建「AI KWLD混合式学习模式」(结合AI短片与线下实践),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与个性化成效。此项教学设计更荣获「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肯定。
- 学校重视数位素养,在技术教学中融入隐私、安全等议题,并通过设计思维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构思解决方案,培育兼具科技能力与社会责任的理性数位公民。
| 郑爱远老师 余朗源老师 电话: 2547 7468 |
天主教领岛学校 | - 本校已在各级的校本电脑科推行运算思维—编程教育,并参与不同的协作计划,发展校本STEAM课程。
- 为配合电子学习的整体发展,本校已完善各项校内设备,包括铺设光纤及安装电子白板,以便使用电子课本及进行其他电子学习活动。
- 本校于四至六年级推行自携装置 (BYOD) 计划;而初小则会在课堂需要时借用学校的装置。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与资讯科技教学相关的家长讲座,以加强家校合作及增强家长对电子学习的信心。
- 本校在行政和教学方面积极运用资讯科技和人工智能技术,以提升效率和教学质量。自2023年起,学校试用人工智能功课系统,并在各科日常教学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同时也利用人工智能协助教师完成行政工作,为教师提供更多时间和资源来优化课堂设计和教学方法。
| 黄旭俊老师 邓紫晴老师 电话: 2713 9233 |
乐善堂梁銶琚学校(分校) | - 本校致力发展STEAM教育,设计不同的跨课程学习活动,包括机械工程、动手探究、设计与制作等,提升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培养设计循环思维及发展学生的未来技能。
- 本校开设「AI Space」及设计一系列校本人工智能 (AI) 课程,包括不同学科的应用及课外活动等课程,让学生及早认识人工智能在社会上的应用及其衍生的道德议题。
- 本校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有关电子学习的活动及培训,善用各教学平台及应用程式以进行混合式学习,有效提升学与教效能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本校于小一至小六推行自携装置 (BYOD) 计划,在各科应用电子学习。
| 梁浩荣老师 陈淑雪老师 电话: 2445 6880 |
保良局朱正贤小学 | - 本校推行「创客课程」,鼓励学生综合和应用跨学科知识,设计或改良产品。
- 本校运用人工智能 (AI)协助教师处理行政及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效能。此外,本校致力推动AI应用于学习当中,让不同能力及特性之学生更有效地展现学习成果。
- 本校建立了资源库,让教师自行设计校本学习活动及教件,并在校内学习社群中互相交流。
| 梁云龙老师 电话: 2646 9181 |
圣公会主风小学 | - 本校积极推动全校性的电子学习,现时正推动混合模式学习,并以此作为主题学习的模式,打破学时和课时的规限,进行超学科教学。
- 教师灵活运用数位工具,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与资料搜集、课堂分组活动与即时评估,以及课后的延伸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成效。
- 本校重视教师及学生的资讯素养,并以全校参与模式推行资讯素养教育,涵盖人工智能素养、资讯处理技能和创意工具应用能力。
| 吴伟棠老师
唐明善老师 电话: 2604 8987 |
圣爱德华天主教小学 | - 本校将电子学习模式融入课程,推动个性化及沉浸式学习体验。透过人工智能技术,我们期望能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提供即时且精准的回馈,并运用学习管理系统支持个别化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 本校全面运用 Google Workspace for Education,优化行政及教学管理,提升资讯安全与协作效率。应用范畴包括学习管理系统、电子邮件、行事历及即时通讯,促进高效的师生互动与沟通。
- 为推动创新学习,本校引入如游戏化学习、电影教学、虚拟实境及 STEAM 活动等多元化工具,并结合跨课程阅读、人工智能及中华文化主题的公开课,进一步深化学习效果。一至六年级全面推行 BYOD 计划,灵活运用个人装置于课堂中。
| 林伟坚老师 曾淑华老师 电话: 2717 9585 |
大埔旧墟公立学校 | - 本校致力推动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掘问题,透过校本课程「生活与科技科」,系统性地将数学、常识等知识与STEAM应用结合,让学生动手实践,设计创新的解决方案。课程引入设计思维循环,并提供如机械人编程、光雕创作及科学探究等多元化的STEAM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协作、解难和创造等共通能力,成果更在多个本地及国际赛事中备受肯定。
- 学校积极拓展人工智能教育,并已制定清晰的校本发展蓝图。我们与不同大学协作发展校本课程,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AI素养」。课程除了让学生理解AI的基本概念,亦着重探讨生成式AI的教学应用,于各学科引入相关平台提升学与教效能。
- 学校凭借多年来发展电子学习的深厚基础,持续善用多元化的电子工具及平台,促进校本课程发展。此策略尤其在语文及STEAM核心科目上成效卓著,灵活运用学时及课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能。
| 区建强老师 李雅仪老师 电话: 26654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