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 返回
目录 > 有关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层面
-
幼稚园教育
-
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评估
-
基本能力评估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生涯规划教育及升学就业辅导
-
生涯规划教育
-
商校合作计划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安全事宜
-
学生安全
-
校巴服务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非华语学童
-
非华语学童教育服务
-
最新资讯
-
概览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计划及设施
-
计划
-
设施
< 返回
目录 > 教师相关 >
资格、培训与发展
-
资格
-
培训
-
发展
< 返回
目录 > 学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报告
-
审计署署长第三十九号报告书小学教育
主要內容

数字教育卓越中心

 

 简介

学校特色

中学 | 小学 | 特殊学校

到校支援服务专业发展课程学校名单 

 

2025/26 学年

学校特色 - 中学

 

学校名称学校特色联络

张振兴伉俪书院

  • 本校已全校推行自携装置计划 (BYOD),透过无线网络环境(WiFi-6)及流动学习装置,配合学习管理平台(LMS)师生均能够应用不同电子学习工具促进学与教,支援不同学习需要的学生,以创新科技及人工智能赋能大力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 积极强化资讯素养相关教育,透过与不同机构合作,以全校参与模式推动资讯素养教育。学校积极发展数字校园,透过资讯科技领导 (e-Leadership) 提供行政支援,使学校行政更有效率。本校与各大专院校及伙伴机构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人工智能,为应对未来挑战作好准备。
  • 本校透过初中Design Thinking & Technology (DT&T) 及不同的STEAM跨学科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更结合正向成长思维元素,发挥学生的潜能与创新思维。

陈俊铭老师

 

傅金添老师

 

电话:
2556 6081

岭南衡怡纪念中学

  • 本校推行 BYOD 计划,结合无线网络及电子白板技术,促进互动学习和个性化教学,提升学习体验与教学效率。同时,虚拟桌面基础架构(VDI)集中管理资源,简化设备维护,优化数字教育基建。
  • 本校成立教师发展组及资讯科技教育组,提供技术支援与培训工作坊,提升教师运用资讯科技及人工智能的技能,包括中英文作文批改、试题制作、行政工作优化,以推动科技与教学的融合。
  • 本校的STEAM教育组,规划及举办具规模的STEAM活动并结合人工智能,以推动学生数字技能应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

黄伟健老师

 

黄志永老师

 

电话:
2576 4852

乐善堂余近卿中学

  • 本校重视电子学习,善用无线网络环境及流动电脑装置,全面推展自携装置(BYOD)计划,并已在全校配置电子白板,创造优质的电子学习环境,以提升不同学科的学与教效能。
  • 学校设立资讯科技领导 (e-Leadership) 及资讯科技学教 (e-Learning) 组,以提供行政支援及加强资讯科技于各学科中有效实践。本校积极探索多元电子学习平台,并持续推行混合式学习模式,以有效提升教学质素。
  • 本校积极推动STEAM教育,已在初中阶段全面推行校本创客课程,并建立完善的「学、教、评」架构,透过培养学生的「动手做」及创造能力,以发展学生的资讯科技应用能力及计算思维。
  • 本校有系统地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学,鼓励教师团队善用人工智能提升教学效能。同时,本校在初中创客科引入人工智能教育,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人工智能的价值观。

 

叶子欣老师

 

电话:

2336 2657

万钧伯裘书院

  • 本校多年来推行自携装置(BYOD)计划,致力将人工智能(AI)_及数字科技教育融入课堂实践,以加强教与学的效能。
  • 自2024年起,本校推行AI学习种籽班,老师和同学积极应用多种生成式AI工具于不同学科中,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果效。
  • 本校积极推动生成式AI电子学习及智慧校园,结合各科目的学习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善用生成式AI于行政、教学及教具设计上,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及教学资源。

姚嘉宏老师

 

雷俊曜老师

 

电话:
2448 2960

圣公会圣马利亚堂莫庆尧中学

  • 本校积极推动STEAM教育,将其理念融入中一及中二的课程当中。透过日常生活的案例和专题研习模式,学生更能综合和应用学科知识(如中国语文、数学、音乐科和普通电脑等)解决真实的问题,并促进跨学科合作。
  • 本校锐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透过完善的无线网络环境及流动学习装置,并结合多样化的电子学习平台,以关注学生的个别学习需要并提高教学效能。学校透过推行自携装置 (BYOD) 计划,学生可以灵活运用各类资讯科技工具,以进一步增强学习成效。
  • 此外,本校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类免费网上学习平台,以培养其资料检索和筛选的能力。除了让学生自主探索更多学习资源,还能确保学习内容的更新,这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机。

李浩然老师

 

杨镇涛老师

 

电话:

2577 5347

香港管理专业协会罗桂祥中学

  • 本校透过成立 STEAM 委员会及 STEAM 特别工作小组,全面推动 STEAM 教育发展。此外,我们积极推展人工智能教育,并成立 TECH in EDU 小组,旨在培养教师运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以迎接未来挑战。
  • 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提升学习成效,本校教师善用多种数字教育工具及人工智能平台,应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活动、学习评估及课后延伸学习。
  • 我们也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其他学习经历。例如,箭艺队已研发人工智能射箭姿势系统,而交通学会则研发了轻铁驾驶系统。这些应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也培养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人工智能的实际能力。

林振龙老师

 

陈启燊老师

 

电话:

2470 3363

东华三院郭一苇中学

  • 本校致力于不同学科的学习活动善用电子学习平台和工具,包括虚拟实境教学、户外考察、人工智能评卷等,并与各大专院校及机构合作,以提升学与教效能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本校已全校推行自携装置计划 (BYOD),透过无线网络环境及流动学习装置,师生均能够应用不同电子学习工具促进学与教,支援不同学习需要的学生,大力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 本校透过推行校本学习技能及价值观教育课程,推动资讯素养教育。

 

唐瑞康老师

 

蔡永谦老师

 

电话:

2447 1258

元朗商会中学
  • 本校以全校参与模式推动混合模式学习 (Blended Learning),并设立人工智能资优教育学生团队。
  • 本校以电子学习融入教学实践、延伸课堂学习至其他学习经历,例如网上长者探访、虚拟游学团及线上活动日等,亦利用电子学习工具协助照顾学习差异,并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及知识建构的能力。
  • 继2021年成立本港第二所「Microsoft AI Inno Lab」外,本校于2023年创立全港首间「Microsoft Future Library」,运用科技提供沉浸式阅读体验。
  • 本校校本的初中服务学习科及高中价值教育科实践「AI for Good」的精神,由同理心出发,利用设计思维 (Design Thinking) 改善人类福祉,获得不少奖项。

黄凤鸣老师

 

陈宝源老师

 

电话:

2478 7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