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 | - 本校於小二至小六各班推行自攜裝置 (BYOD) 計劃,以提升學與教的效能,創造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
- 本校採用混合學習模式,結合線上和線下的學習活動,以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提升其學習的成效。透過豐富的電子學習和AI學習活動,培育學生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持續發展自主學習及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 學校設有《校本 BYOD 手冊》及《校本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指引》,不僅涵蓋教學與行政機制,更致力於教育學生和教職員負責任地使用AI,培養其AI倫理與安全意識,確保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下探索科技。
| 鄭燕妮老師 林詠茵老師 電話: 2647 6242
|
佛教慈敬學校 | - 本校逐步開展自攜裝置 (BYOD) 計劃,已在四至六年級全級實行BYOD,透過不同電子學習活動,提升學生應用資訊科技及自主學習的能力。BYOD班別以Google Classroom 作為電子學習平台,建立有系統的學習檔案。
- 本校積極推行STEAM及創新科技教育,並在不同學科應用創新科技進行教學。此外,本校已將人工智能教育加入六年級校本電腦科課程。
- 本校參與香港青年協會舉辦的「媒體素養校本計劃」及「Project NEXT 新興科技素養及價值教育計劃」,旨在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素養課程。同時,本校以全校參與模式推廣資訊素養, 使學生成為負責任的公民及終身學習者。
| 樊永業老師 羅妙芝老師 電話: 2759 4504 |
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 | - 本校以普及教育為核心理念,有系統地構建STEAM與AI校本課程。從低年級融入程式設計思維,三年級起教授機器學習等AI技術,鞏固學生科技基礎。
- 課程注重跨學科整合,例如科學科開展「脊椎動物識別系統」專案,語文科運用AI生成古詩繪本,體現教學創新。學校又創建「AI KWLD混合式學習模式」(結合AI短片與線下實踐),有效提升學習效率與個性化成效。此項教學設計更榮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肯定。
- 學校重視數位素養,在技術教學中融入隱私、安全等議題,並通過設計思維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構思解決方案,培育兼具科技能力與社會責任的理性數位公民。
| 鄭愛遠老師 余朗源老師 電話: 2547 7468 |
天主教領島學校 | - 本校已在各級的校本電腦科推行運算思維—編程教育,並參與不同的協作計劃,發展校本STEAM課程。
- 為配合電子學習的整體發展,本校已完善各項校內設備,包括鋪設光纖及安裝電子白板,以便使用電子課本及進行其他電子學習活動。
- 本校於四至六年級推行自攜裝置 (BYOD) 計劃;而初小則會在課堂需要時借用學校的裝置。學校每年都會舉辦與資訊科技教學相關的家長講座,以加強家校合作及增強家長對電子學習的信心。
- 本校在行政和教學方面積極運用資訊科技和人工智能技術,以提升效率和教學質量。自2023年起,學校試用人工智能功課系統,並在各科日常教學中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同時也利用人工智能協助教師完成行政工作,為教師提供更多時間和資源來優化課堂設計和教學方法。
| 黃旭俊老師 鄧紫晴老師 電話: 2713 9233 |
樂善堂梁銶琚學校(分校) | - 本校致力發展STEAM教育,設計不同的跨課程學習活動,包括機械工程、動手探究、設計與製作等,提升學生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培養設計循環思維及發展學生的未來技能。
- 本校開設「AI Space」及設計一系列校本人工智能 (AI) 課程,包括不同學科的應用及課外活動等課程,讓學生及早認識人工智能在社會上的應用及其衍生的道德議題。
- 本校教師積極參與各類有關電子學習的活動及培訓,善用各教學平台及應用程式以進行混合式學習,有效提升學與教效能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本校於小一至小六推行自攜裝置 (BYOD) 計劃,在各科應用電子學習。
| 梁浩榮老師 陳淑雪老師 電話: 2445 6880 |
保良局朱正賢小學 | - 本校推行「創客課程」,鼓勵學生綜合和應用跨學科知識,設計或改良產品。
- 本校運用人工智能 (AI)協助教師處理行政及教學工作,提升教學效能。此外,本校致力推動AI應用於學習當中,讓不同能力及特性之學生更有效地展現學習成果。
- 本校建立了資源庫,讓教師自行設計校本學習活動及教件,並在校內學習社群中互相交流。
| 梁雲龍老師 電話: 2646 9181 |
聖公會主風小學 | - 本校積極推動全校性的電子學習,現時正推動混合模式學習,並以此作為主題學習的模式,打破學時和課時的規限,進行超學科教學。
- 教師靈活運用數位工具,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與資料搜集、課堂分組活動與即時評估,以及課後的延伸學習,全面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成效。
- 本校重視教師及學生的資訊素養,並以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資訊素養教育,涵蓋人工智能素養、資訊處理技能和創意工具應用能力。
| 吳偉棠老師
唐明善老師 電話: 2604 8987 |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 | - 本校將電子學習模式融入課程,推動個性化及沉浸式學習體驗。透過人工智能技術,我們期望能針對學生的學習需要提供即時且精準的回饋,並運用學習管理系統支持個別化學習,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 本校全面運用 Google Workspace for Education,優化行政及教學管理,提升資訊安全與協作效率。應用範疇包括學習管理系統、電子郵件、行事曆及即時通訊,促進高效的師生互動與溝通。
- 為推動創新學習,本校引入如遊戲化學習、電影教學、虛擬實境及 STEAM 活動等多元化工具,並結合跨課程閱讀、人工智能及中華文化主題的公開課,進一步深化學習效果。一至六年級全面推行 BYOD 計劃,靈活運用個人裝置於課堂中。
| 林偉堅老師 曾淑華老師 電話: 2717 9585 |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 | - 本校致力推動跨學科學習,鼓勵學生從生活中發掘問題,透過校本課程「生活與科技科」,系統性地將數學、常識等知識與STEAM應用結合,讓學生動手實踐,設計創新的解決方案。課程引入設計思維循環,並提供如機械人編程、光雕創作及科學探究等多元化的STEAM活動,有效培養學生的協作、解難和創造等共通能力,成果更在多個本地及國際賽事中備受肯定。
- 學校積極拓展人工智能教育,並已制定清晰的校本發展藍圖。我們與不同大學協作發展校本課程,旨在全面培養學生的「AI素養」。課程除了讓學生理解AI的基本概念,亦著重探討生成式AI的教學應用,於各學科引入相關平台提升學與教效能。
- 學校憑藉多年來發展電子學習的深厚基礎,持續善用多元化的電子工具及平台,促進校本課程發展。此策略尤其在語文及STEAM核心科目上成效卓著,靈活運用學時及課時,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能。
| 區建強老師 李雅儀老師 電話: 26654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