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頁面
< 返回
目錄 > 有關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層面
-
幼稚園教育
-
小學教育
-
中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評估
-
基本能力評估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
-
生涯規劃教育
-
商校合作計劃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安全事宜
-
學生安全
-
校巴服務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非華語學童
-
非華語學童教育服務
-
最新資訊
-
概覽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計劃及設施
-
計劃
-
設施
< 返回
目錄 > 教師相關 >
資格、培訓與發展
-
資格
-
培訓
-
發展
< 返回
目錄 > 學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報告
-
審計署署長第三十九號報告書小學教育
主要內容

數字教育卓越中心

 

 簡介

學校特色

中學 | 小學 | 特殊學校

到校支援服務專業發展課程學校名單 

 

2025/26 學年

學校特色 - 中學

 

學校名稱學校特色聯絡

張振興伉儷書院

  • 本校已全校推行自攜裝置計劃 (BYOD),透過無線網絡環境(WiFi-6)及流動學習裝置,配合學習管理平台(LMS)師生均能夠應用不同電子學習工具促進學與教,支援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以創新科技及人工智能賦能大力推動學生自主學習。
  • 積極強化資訊素養相關教育,透過與不同機構合作,以全校參與模式推動資訊素養教育。學校積極發展數字校園,透過資訊科技領導 (e-Leadership) 提供行政支援,使學校行政更有效率。本校與各大專院校及伙伴機構合作推動人工智能教育,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用人工智能,為應對未來挑戰作好準備。
  • 本校透過初中Design Thinking & Technology (DT&T) 及不同的STEAM跨學科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更結合正向成長思維元素,發揮學生的潛能與創新思維。

陳俊銘老師

 

傅金添老師

 

電話:
2556 6081

嶺南衡怡紀念中學

  • 本校推行 BYOD 計劃,結合無線網絡及電子白板技術,促進互動學習和個性化教學,提升學習體驗與教學效率。同時,虛擬桌面基礎架構(VDI)集中管理資源,簡化設備維護,優化數字教育基建。
  • 本校成立教師發展組及資訊科技教育組,提供技術支援與培訓工作坊,提升教師運用資訊科技及人工智能的技能,包括中英文作文批改、試題製作、行政工作優化,以推動科技與教學的融合。
  • 本校的STEAM教育組,規劃及舉辦具規模的STEAM活動並結合人工智能,以推動學生數字技能應用,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

黃偉健老師

 

黃志永老師

 

電話:
2576 4852

樂善堂余近卿中學

  • 本校重視電子學習,善用無線網絡環境及流動電腦裝置,全面推展自攜裝置(BYOD)計劃,並已在全校配置電子白板,創造優質的電子學習環境,以提升不同學科的學與教效能。
  • 學校設立資訊科技領導 (e-Leadership) 及資訊科技學教 (e-Learning) 組,以提供行政支援及加強資訊科技於各學科中有效實踐。本校積極探索多元電子學習平台,並持續推行混合式學習模式,以有效提升教學質素。
  • 本校積極推動STEAM教育,已在初中階段全面推行校本創客課程,並建立完善的「學、教、評」架構,透過培養學生的「動手做」及創造能力,以發展學生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及計算思維。
  • 本校有系統地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教學,鼓勵教師團隊善用人工智能提升教學效能。同時,本校在初中創客科引入人工智能教育,培養學生正確使用人工智能的價值觀。

 

葉子欣老師

 

電話:

2336 2657

萬鈞伯裘書院

  • 本校多年來推行自攜裝置(BYOD)計劃,致力將人工智能(AI)_及數字科技教育融入課堂實踐,以加強教與學的效能。
  • 自2024年起,本校推行AI學習種籽班,老師和同學積極應用多種生成式AI工具於不同學科中,以強化學生的學習果效。
  • 本校積極推動生成式AI電子學習及智慧校園,結合各科目的學習活動,以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善用生成式AI於行政、教學及教具設計上,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及教學資源。

姚嘉宏老師

 

雷俊曜老師

 

電話:
2448 2960

聖公會聖馬利亞堂莫慶堯中學

  • 本校積極推動STEAM教育,將其理念融入中一及中二的課程當中。透過日常生活的案例和專題研習模式,學生更能綜合和應用學科知識(如中國語文、數學、音樂科和普通電腦等)解決真實的問題,並促進跨學科合作。
  • 本校銳意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透過完善的無線網絡環境及流動學習裝置,並結合多樣化的電子學習平台,以關注學生的個別學習需要並提高教學效能。學校透過推行自攜裝置 (BYOD) 計劃,學生可以靈活運用各類資訊科技工具,以進一步增強學習成效。
  • 此外,本校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各類免費網上學習平台,以培養其資料檢索和篩選的能力。除了讓學生自主探索更多學習資源,還能確保學習內容的更新,這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動機。

李浩然老師

 

楊鎮濤老師

 

電話:

2577 5347

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羅桂祥中學

  • 本校透過成立 STEAM 委員會及 STEAM 特別工作小組,全面推動 STEAM 教育發展。此外,我們積極推展人工智能教育,並成立 TECH in EDU 小組,旨在培養教師運用人工智能輔助教學,以迎接未來挑戰。
  • 為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提升學習成效,本校教師善用多種數字教育工具及人工智能平台,應用於學生的課前預習、課堂活動、學習評估及課後延伸學習。
  • 我們也將人工智能應用於其他學習經歷。例如,箭藝隊已研發人工智能射箭姿勢系統,而交通學會則研發了輕鐵駕駛系統。這些應用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學習,也培養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人工智能的實際能力。

林振龍老師

 

陳啟燊老師

 

電話:

2470 3363

東華三院郭一葦中學

  • 本校致力於不同學科的學習活動善用電子學習平台和工具,包括虛擬實境教學、戶外考察、人工智能評卷等,並與各大專院校及機構合作,以提升學與教效能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 本校已全校推行自攜裝置計劃 (BYOD),透過無線網絡環境及流動學習裝置,師生均能夠應用不同電子學習工具促進學與教,支援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大力推動學生自主學習。
  • 本校透過推行校本學習技能及價值觀教育課程,推動資訊素養教育。

 

唐瑞康老師

 

蔡永謙老師

 

電話:

2447 1258

元朗商會中學
  • 本校以全校參與模式推動混合模式學習 (Blended Learning),並設立人工智能資優教育學生團隊。
  • 本校以電子學習融入教學實踐、延伸課堂學習至其他學習經歷,例如網上長者探訪、虛擬遊學團及線上活動日等,亦利用電子學習工具協助照顧學習差異,並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學會學習及知識建構的能力。
  • 繼2021年成立本港第二所「Microsoft AI Inno Lab」外,本校於2023年創立全港首間「Microsoft Future Library」,運用科技提供沉浸式閱讀體驗。
  • 本校校本的初中服務學習科及高中價值教育科實踐「AI for Good」的精神,由同理心出發,利用設計思維 (Design Thinking) 改善人類福祉,獲得不少獎項。

黃鳳鳴老師

 

陳寶源老師

 

電話:

2478 7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