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今天向學校發出通函,公布優化高中中國歷史科及歷史科課程框架,以配合行政長官近年《施政報告》中強化歷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施政重點,培養學生的國民意識及國家觀念,強化學生對國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責任心。教育局衷心感謝課程發展議會、課程發展議會——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考評局)中國歷史/歷史科委員會,以及兩科的工作小組在整個檢視過程中發揮專業領航的精神,為課程優化工作提供專業意見,讓課程內容更切合學生需要,並回應社會及時代發展,進一步提升教學效能及學習成效。
兩史課程與時並進 優化工作刻不容緩
中國歷史科及歷史科一直肩負讓學生正確認識國家歷史、培養國民身分認同及家國情懷的重任。隨著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的優化措施於2021/22學年順利展開,各選修科目亦相繼探討科本優化方案。加上現行高中中國歷史科及歷史科課程自2009年實施至今已超過16年,有必要進行檢視和更新,讓課程與時並進,配合國家發展、社會轉變和學生學習需要。
全面正確認識國家歷史 深化國民身分認同
優化高中中國歷史科課程與現行課程理念一脈相承,強調學生全面均衡認識中國由古至今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社會、民族交融和中外交流等方面的發展;優化高中歷史科課程旨在加強世界史與國家歷史的連繫,從宏觀角度建立學生對近現代世界史和國家歷史主要發展的基本認識,讓學生了解國家在上述時期的角色、作用和貢獻,並透過認識現代世界的源起及發展,了解國家與世界的歷史與發展趨勢,以及各國之間的相互依存。
為學生創造空間 照顧多元學習和發展需要
優化高中中國歷史科課程以現行課程為基礎,精簡內容以減輕學習負擔。必修部分採用通史體例組織歷史發展脈絡;選修部分設三個單元,分別從宏觀的政治、經濟及文化設置學習內容,學生可選擇其中一個單元進深學習,以切合學生的不同志趣,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優化高中歷史科課程亦著重精簡課程架構,為新學習元素騰出空間,平衡課程的深度與廣度,並加強以主題及國家互動角度展現歷史發展與趨勢,讓學生更易掌握學習重點,提升學習興趣。課程設三個必修單元,清楚闡釋近現代世界史的主要發展趨勢,亦重設「選修部分」,讓學生按興趣及能力選修。
兩科的公開評核設計也將配合課程修訂,引入更多元化的題型,以配合學生不同學習需要和能力。
提供全方位支援 讓學界做好準備
教育局一直為優化兩史課程作準備。課程發展議會亦通過成立兩科的課程工作小組,以專業領航的精神,進行課程優化工作。工作小組由專家學者、校長、前線資深中國歷史科及歷史科教師、專業團體代表,以及教育局與考評局專科人員組成,具廣泛代表性。「優化高中中國歷史科及歷史科課程框架」先後經工作小組及課程發展機制中不同層級議會審議和通過,並獲課程發展議會接納。為促進學生學習成效,優化課程擬於2027/28學年在中四級全面推行,並適用於2030年及以後的香港中學文憑中國歷史科/歷史科考試。
工作小組在優化課程過程中仔細參考業界對兩科課程的主要建議,並因應香港學校同時開設兩史課程的獨特情況,平衡並突顯兩科「兼容並蓄、內外聯通」的互補特色,共同培養具備愛國精神、中華文化素養和廣闊世界觀的人才,以配合國家「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為支援學校於2027年9月順利推行優化課程,教育局會隨即舉辦簡介會向業界和出版界講解優化課程的理念及原則,發出問卷蒐集意見,發布《課程及評估指引》,舉辦教師專業發展課程,涵蓋課程詮釋、課程領導與規劃、知識增益、學教評策略及歷史考察等,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並開發多元化的學與教資源,供教師使用及參考。此外,教育局亦會繼續強化教師網絡,促進教師經驗分享和專業交流。考評局將配合課程框架擬訂《評核大綱》與樣本試卷,並舉辦擬題和評分工作坊,以協助教師掌握優化後的考評設計和要求。兩科的優化課程並非全新科目,相信建基於現有課程基礎、教學資源及豐富經驗,教育局與業界攜手同行,可於2027/28學年中四級開始順利推行。
攜手推動歷史教育 培養學生家國情懷與世界視野
歷史教育是塑造學生國家認同與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板塊。教育局會繼續以學生福祉為依歸,並吸納業界意見,務求使課程優化工作得以有效推進,讓學生成為具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新一代。
2025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