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殊教育學校校長聯會創會主席 梁永鴻博士
日期: 2025年7月23日
最近,教育局上載了2023/24學年最後一批學校的校外評核(外評)報告總結章節。筆者服務特殊學校多年,亦曾擔任外評隊伍的外間評核人員。作為業界的一份子,筆者希望藉此機會跟大家分享幾點體會。
早前坊間對於特殊學校推動國民教育有不同意見,例如有關特殊教育(特教)課程須涵蓋《憲法》及《基本法》教育的學習內容。事實上,無論是普通學校或特殊學校,均須按照課程發展議會的建議,在「同一課程架構」原則下,讓學生享有應得的教育機會,因此,特殊學校教師會以其專業知識和能力,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提供符合他們心智發展的課程及學習機會。
大家隨意在互聯網上搜尋,也會發現特殊學校介紹自己的課程時,總會提及「同一課程架構」這個概念。這個架構靈活而開放,學校能因應學生的能力、興趣,以至學習特性,調適學習內容、學與教策略、評估模式等,以照顧學生不同的需要。學生即使有特殊教育需要,他們的學習權利不能因為各種障礙而被剝奪。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發展潛能、融入社會,乃至認識國家,體驗中華文化,是學校應盡之責。
課堂內外的學習至關重要,我樂見特教同工努力於不同的學習活動中,積極推動學生參與各類的比賽和表演,加強中華文化的學習,營造良好氛圍,培育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不少學校選擇以繪本形式介紹中國古代的英雄人物,讓學生認識中國歷史故事;同時,這些學校也設計了獎勵計劃,鼓勵學生實踐傳統美德;這不僅有助豐富學生的知識,還能夠啟發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和尊重。
談到國安教育,有些人或許會有疑問:「特殊學校是否做得到?」事實上,國家安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特殊教育的教師擁有豐富的創新教學方法,並會根據學生的能力和需求調整教學內容。若選取學習材料時能做到取之生活及授之課堂,便能使學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識,例如教師可以透過介紹警察和管理員等維持秩序的人,並以不遵從交通燈號過馬路或插隊的行為作為例子,解釋不遵守規則的後果,讓學生認識社會法律和規則對市民生活的重要性。另外,考慮到學生普遍喜歡動物,數學科老師可以利用全國數量不多的動物如熊貓來教導「有」、「沒有」等概念,同時提醒學生如果不希望失去這些動物,就應該好好保育它們;這不僅培育學生尊重生命的價值觀,亦自然連繫「生態安全」的學習元素。有些學校又會藉學生感興趣的「粵劇」及「變臉」活動,在設計課程內容時會融入中華傳統藝術的學習元素,並提供機會讓學生嘗試將課堂所學應用於校內或社區的粵劇表演活動,期望學生能通過相關體驗,慢慢對中華文化滋養情意,讓中華文化得以保存、傳承和發展。誠然,上述各個學習過程需要教師對課題有深切了解,才能信手拈來,並因應學生能力在相關課題自然連繫國民教育和國安教育的學習元素。
對於如何在課程上適切連繫,學校仍可持續進步;與此同時,學生的學習經歷也不只於課堂上,課堂內外的學習活動同樣重要。我們要相信學生的潛能,抱持信念,通過不同的方法,與學生共同經歷,盡力讓他們認識國家,如在特殊學校進行升旗禮,讓學生通過參與儀式,體會和感受儀式的莊重嚴肅,從中學習應有的禮儀。我們要抓緊機會,布置適切的活動,讓學習變得更有意義。
筆者相信特殊學校能按學生的能力和需要,發展校本的調適課程;特教同工會一直本着每位學生均是可教和可成才的態度,照顧每一位學生。我們亦需要教育局為學校提供專業意見和支援,以促進學校持續發展及自我完善。在教育界的攜手努力下,定能並肩同行,為不同需要及能力的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服務和均等的學習機會。
(作者曾於其他平台發表相關內容,並已授權本局於此網頁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