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頁面
< 返回
目錄 > 有關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層面
-
幼稚園教育
-
小學教育
-
中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評估
-
基本能力評估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
-
生涯規劃教育
-
商校合作計劃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安全事宜
-
學生安全
-
校巴服務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非華語學童
-
非華語學童教育服務
-
最新資訊
-
概覽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計劃及設施
-
計劃
-
設施
< 返回
目錄 > 教師相關 >
資格、培訓與發展
-
資格
-
培訓
-
發展
< 返回
目錄 > 學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報告
-
審計署署長第三十九號報告書小學教育
主要內容

相關文章/報道

Header Background

就教育局公開學校外評報告
總結部分一事的意見

教育評議會

日期: 2025年7月24日

教育局在新一輪的校外評核中,曾指出會將評審報告的總結部分放在教育局的網頁,以供公眾人士參閱。校外評核自二零零三年開始,均要求學校不可將外評報告公開或用作宣傳,新安排無疑與過往明顯不同,以下是教育評議會就此改變提出的意見。

  1. 教育評議會同意及支持以上安排。近年中、小學均面對收生不足的問題,在現今社會講求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的環境下,學界實應自強不息,向前發展,提供優質教育,讓外界對香港教育予以信心和肯定。新做法無疑對學校構成一定的壓力,對做得好、評得好的學校來說,公平公開的校外評核無疑是一種肯定和鼓勵;對做得不足的學校,則是有效的建議和指導。教育局的校外評核一向以「校情為本、對焦評估」為評估原則,相信其外評報告對學校發展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1. 過往學校在收到外評報告後,多是向法團校董會及辦學團體報告,在教育局的新安排下,除了增加學校管理的透明度,亦提升了外評對學校的影響。對學界而言,學校一向重視外評到校,所以新安排可讓學校參考其他學校的「建議」,讓學界了解教育局的要求,讓學校可事先做好準備。

  1. 有學校擔心將外評報告公開會影響學校收生,本會認為過往外評報告的總結部分只是總結性地指出學校的發展方向,用詞較中性,篇幅亦不會太多,相信對學校收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本會認同教育局校外評核的「校情為本、對焦評估」,從教育專業出發,本會深信評估促進發展,但亦希望外評組能加強透明度,多舉辦培訓課程和分享會,讓學界了解其評估原則、外評準備和學習解讀評估報告及數據,使得教育同工彼此合力,善用並優化外評制度,評核期間,外評隊應接受學校的反饋,才能貫徹「校情為本」的宗旨。至於學界一向表達外評隊到校,只有十二星期的通知期,實在太少,建議可在上一個學期通知,好讓學校多作準備。

在學校正面臨種種挑戰的情況下,本會感謝教育局能增加撥款及資源,好讓學界優化教學,惠及學生,亦能明白教育局需不時關注學校的管理情況,惟希望教育局能在外評一事上,多與學校並肩同行,一同促進香港學校的發展,攜手保持香港優質教育的美譽。

(相關機構曾於其他平台發表相關內容,並已授權本局於此網頁發布。)

Footer Backgr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