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頁面
< 返回
目錄 > 有關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層面
-
幼稚園教育
-
小學教育
-
中學教育
< 返回
目錄 > 課程發展及支援 >
評估
-
基本能力評估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
-
生涯規劃教育
-
商校合作計劃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安全事宜
-
學生安全
-
校巴服務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非華語學童
-
非華語學童教育服務
-
最新資訊
-
概覽
< 返回
目錄 > 學生及家長相關 >
計劃及設施
-
計劃
-
設施
< 返回
目錄 > 教師相關 >
資格、培訓與發展
-
資格
-
培訓
-
發展
< 返回
目錄 > 學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報告
-
審計署署長第三十九號報告書小學教育
主要內容

相關文章/報道

Header Background

自評為根,外評為鏡:善用外評報告促進學校持續發展

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席 李伊瑩校長

日期: 2025年9月16日

教育局已於上星期上載本學年60多所學校的外評報告總結章節,讓學界與大眾能了解各校在推動國民教育、STEAM教育、支援學生成長,以及照顧學生身心發展等方面的工作表現。這一舉措自上學年推行以來,不僅提升學校的透明度,更為不同學校提供交流基礎,有助推動學校發展。筆者樂見部分津貼中學配合局方政策,主動公開整份外評報告,有助不同持份者全面了解學校。

自評外評相輔相成        促進學校持續發展和進步

自評是學校發展的根基,而外評則是一面鏡子,協助學校檢視與提升自評成效。在校本管理下,學校通過「策劃—推行—評估」的自評循環,藉深入分析數據,聚焦學生的學習表現,評估和反思工作成效,從而制訂更切合學生和社會需要的發展方向與策略。

教育局則透過外評,核實學校自評的成效,並就學校在不同方面的工作給予建議,幫助學校持續發展。學校收到外評報告後,將參考其中建議,因應校情和自身的發展步伐,擬訂跟進計劃,在現有的工作基礎上力求進步。

推動學界互學交流        制訂上載總結章節期限

教育局上載總結章節的措施,不僅有助公眾了解學校情況,更為學界提供寶貴的參考資料。教育局應藉此契機,引導學界正確解讀及分析外評報告,並鼓勵學校借鑑他校的優秀實踐,從而促進互學互鑑,在學與教及學生支援等工作方面創新求進,共同提升整體教育質素。

隨着學校跟進外評建議持續優化,辦學情況會隨時間不斷改善。若總結章節長期未有更新,可能無法適時反映學校的最新發展。筆者樂見教育局於本學年制訂上載期限(暫訂為六個學年),確保所公開的外評報告總結章節具時效性,局方將來可再作檢討,避免學界與社會未能了解學校最新的發展動態。

幫助學界、家長和公眾正確理解外評報告內容

外評報告內容詳盡,涵蓋學校在課堂教學、學生支援、課程發展及校本管理等各方面的表現。為讓報告真正發揮價值,學校宜引領不同持份者認識報告內容。如讓家長正確理解報告含意;並舉辦專業發展活動,帶領教師深入分析自己學校的報告;亦可參考同業情況,借鑑經驗,進而共同受益。

教育局現時已就「優化學校發展與問責架構」舉辦講座、經驗分享會和組織學習圈,教育局可考慮善用這些平台協助學界掌握報告的架構與評核準則,避免只單憑報告中的片言隻語,忽視上文下理,錯誤理解學校的實況和表現。當教師與家長能正確理解外評報告內容,便能更有效地參與學校發展,共同為學生創造更優質、更具前瞻性的學習環境。

(作者曾於其他平台發表相關內容,並已授權本局於此網頁發布。)

Footer Backgr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