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 返回
目录 > 有关教育局 >
表格及通告
-
表格
-
通告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主要教育层面
-
幼稚园教育
-
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课程发展及支援 >
评估
-
基本能力评估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生涯规划教育及升学就业辅导
-
生涯规划教育
-
商校合作计划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安全事宜
-
学生安全
-
校巴服务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非华语学童
-
非华语学童教育服务
-
最新资讯
-
概览
< 返回
目录 > 学生及家长相关 >
计划及设施
-
计划
-
设施
< 返回
目录 > 教师相关 >
资格、培训与发展
-
资格
-
培训
-
发展
< 返回
目录 > 学校行政及管理 >
政策文件及报告
-
审计署署长第三十九号报告书小学教育
< 返回
目录 > 公共及行政相关 >
招标公告
-
招标公告
-
工程招标公告
主要內容

特殊教育需要 - 感知肌能训练(特殊教育需要)学习纲要

 

引言
 
感知肌能训练(特殊教育需要)学习纲要专责委员会成员名单
 
第一章「感知肌能训练」学习纲要简介
 1.1导言
 1.2感知肌能训练与近期整体课程发展趋势的关系
 1.3感知肌能训练的课程特色
  1.3.1采用「目标为本课程」的原因
  1.3.2「目标为本课程」的功能
  1.3.3「目标为本课程」的原则
  1.3.4课程架构
 1.4「感知肌能训练学习纲要」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1.4.1学习内容要精细划分
  1.4.2学习内容应设订上限
  1.4.3学习重点可跨单位
  1.4.4须制定校本的安全守则
  1.4.5可作校本课程设计的起步点
  1.4.6教师须了解感知肌能有困难的学生
  1.4.7「感知肌能训练」的命名富弹性
    
第二章感知肌能训练学习目标的分层结构
 2.1感知肌能训练的学习范畴
 2.2学习目标的分层结构
 2.3感知肌能训练的学习总目标
 2.4各学习范畴的学习目标及学习重点
  2.4.1「感知训练」范畴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2.4.2「肌能训练」范畴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2.4.3「感知和肌能活动的配合」范畴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2.4.4「与空间关系有关的认知概念」范畴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第三章感知肌能训练的学习内容
 3.1「感知训练」范畴
 3.2「肌能训练」范畴
 3.3「感知和肌能活动的配合」范畴
 3.4「与空间关系有关的认知概念」范畴
 3.5各范畴的学习单元、学习重点及学习重点细目的关系
  3.5.1「感知训练」范畴的学习重点细目
  3.5.2「肌能训练」范畴的学习重点细目
  3.5.3「感知和肌能活动的配合」范畴的学习重点细目
  3.5.4「与空间关系有关的认知概念」范畴的学习重点细目
    
第四章感知肌能训练课程策略
 4.1有需要接受感知肌能训练学生的学习特点
  4.1.1感知方面
  4.1.2肌能方面
  4.1.3思维方面
  4.1.4学习方面
  4.1.5注意力方面
  4.1.6记忆方面
  4.1.7耐力方面
  4.1.8自制方面
  4.1.9言语方面
  4.1.10自立方面
  4.1.11社交方面
 4.2感知肌能训练的教学原则
 4.3感知肌能训练的教学方法/策略建议
 4.4感知肌能训练的学习和知识能力的培养
 4.5教学资源
   
第五章感知肌能训练学生的进度评估简介
 5.1评估的目的
 5.2评估的焦点
 5.3评估的步骤
 5.4评估课业、评估项目与评估策划
 5.5评估方法举隅
 5.6判断学生表现的准则
 5.7评估纪录及成绩报告
  5.7.1评估纪录
  5.7.2学习表现纪录
  5.7.3成绩报告
    
第六章总结
 6.1导言
 6.2感知肌能训练与主要学习范畴的关系
 6.3感知肌能训练学习纲要概览
 6.4感知肌能训练的跟进工作
   
附件一感知肌能训练安全指引
附件二初生至七岁儿童的成长发展进度表
附件三儿童发展迟缓的重要讯息
附件四(1)感知肌能训练评估课业示例
附件四(2)感知肌能训练评估项目示例
附件五(1)课业评估说明示例
附件五(2)感知肌能训练小组学习纪录表示例
附件五(3)感知肌能训练学生个人学习纪录表示例
附件六感知肌能训练与其他科目内容关系概览示例
附件七参考书目
附件八相关网址